
会员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一辑)
更新时间:2020-08-19 17:57:36 最新章节:4 小结
书籍简介
本辑仍为纪念刊。论文14篇,涉及作者15人。包括“北京话儿化词语阴平变调的语法意”义(方梅)、“试谈语言中的主体性与主观性”(李明)、“语言库藏的裂变:吴语“许”的音义语法分化”(刘丹青)、“吴语和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郑伟)、“存在动词的词汇类型学研究”(孙文访)、“汉语方言里果摄字的读音”(熊燕)、“汉语方言入声的全次浊分调现象”(王莉宁)、“声调、语调与汉语的句末语气”(冯胜利)、“敦煌韵书P。2014、2015异常反切考察”(徐朝东、唐浩)、“古汉语“其”的祈使语气用法及其形成”(谷峰)、“汉语语法化演变中的音变模式——附论音义互动关系”(李小军)等论文。
上架时间:2015-05-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聚焦于《金瓶梅》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接受和影响,并着重梳理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汉学界对这一奇书的理论阐释。全书主要呈现了英语世界在《金瓶梅》的实证研究、主题思想研究、人物研究、叙述风格研究、修辞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总的来看,英语世界这一“他者”视角为国内金学界提供了一面具有跨文化意义的“比较之镜”,有利于促进中西金学界之间的互证、互识和互补。社科27.4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文明传播、文献天地、汉学人物、马可·波罗研究等专题,收录了《从语言和知识体系的角度思考“国风文化”》《福开森的汉学评论生涯》《马可·波罗文本的传统》《唐代以前中国宫廷中的鹤》等文章。社科19.6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社科41.1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中共中央办公厅2012年4月12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为依据,详细阐释了机关常用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格式和写法,每种文书都列举了最新的或典范的案例以供参考。全书共分上、下二编,上编为公文写作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公文写作实践部分。社科1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