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档案资源社会化:档案资源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更新时间:2020-06-05 17:34:18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以“结构主义方法论”为方法论依据,将档案资源视为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整体,其实质(或功能)由其内在化的结构(公私档案资源结构)所决定,来分析来源意义上的“档案资源社会化”问题,其研究问题包括:当今档案资源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发生这种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档案资源建设实践又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应对?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受社会、时代、文化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传统档案资源结构开始突破二元对立的束缚,转而朝着多元共存的方向发展。档案资源图景从二元对立结构下的“公共档案资源在档案资源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和中心地位”转变为多元共存结构下的“公、私档案资源应该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彼此包容”,档案资源建设目标以及档案工作者的职能也需要随着这种结构变化而进行调整转型。理论性与知识性兼顾,内容理论性加强,有有益启发思考与研究。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4-15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2018年10月15—16日,“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研究:第六届东亚史料研究编纂机构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会上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论文结集成本书,希望借此在历史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历史资料整理和档案文献修复方面扩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东亚历史研究。社科41.9万字
- 会员《用户画像与博物馆用户体验》一书探讨了博物馆从“以展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人作为主要受众的参观体验与内在动机。本书通过服务设计方法,结合Bartle玩家人格分类法和参观流程模型,采用快速民族志研究设计,从126名候选人中识别出社交者、探索者、成就者和攻击者四种理想用户画像。通过参观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数据收集,运用观察(服务旅行和影子跟踪)、访谈(情境访谈)及体验卡片等社科13万字
- 会员本书是以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科研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构建并验证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作者始终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力图为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社科11.7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两篇,涉及国际情况调研、文献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素养培育、难点热点、中大实践等主题,对国内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专题研究,并具体总结了中山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的改革实践,力求为该专业领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社科26.2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背景,主要从公共档案馆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的价值取向、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环境、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路径、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作者认为,公共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关系到多个行业领域、部门,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管理体社科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