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
更新时间:2020-09-25 10:55:49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以当代英国戏剧中8位剧作家16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当代改写理论的角度,对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进行研究,以探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莎士比亚在当代英国戏剧乃至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独特存在。论述莎士比亚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独特存在: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一方面,透过战后英国剧作家之笔,莎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但另一方面,莎剧意义也在被“重写”中获得空前的延伸,成为一种“不在场”的存在。从四个方面:与莎氏的批判性对话、“谁写了莎士比亚?”、莎氏遗风的演绎、“2016:莎士比亚400”:研究莎氏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各种呈现。“再写”是莎剧在当下时代中的另一种诗学存在。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红薇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村落研究是民间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传统中国村落的地缘共同体问题对于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而言既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民间叙事是民间文化主体的观念意识、日常生活方式、语言艺术传统与历史传承共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本书以大量浙南地区的村落民间叙事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村落民间叙事传统,解析其所反映的村落“本地”观念。通过对村落民间传说中存在着普遍性的“权利图式”,形成一系列自我界定、自我文化14.9万字
- 会员王尔德在以唯美主义追求为表象的审美追求驱动下,引申了古希腊面具表演的传统形式,使之成为人格面具表演概念,同时吸取浪漫反讽思想,注入自己的人生及创作中,变成了呈现多重矛盾自我的面具塑造风格。这一风格被他运用自如后,成为其独有的技艺,形成其“面具艺术”。本书以王尔德的多重矛盾面具自我之表象为依据,向前追溯至具有审美思想的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唯美主义及现代审美主义,向后借用当代德国哲学、美学的理论观点(审文化19.5万字
- 会员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文化26万字
- 会员本文集汇编了作者的21篇论文,代表了作者在国际谚语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这些文章从建设谚语学理论、探讨社会实践中的谚语与认同、解析美国的谚语与政治生活、挖掘谚语与日常生活的意义等四个方面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在半个世纪里的探索与成果。在理论上,作者基于欧美的宏大文化史,从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究谚语的起源、传播与意义,充实了谚语学的理论与方法框架,对构建任何一种语言内的谚语学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研究模式。文化30.7万字
- 会员唐代文馆文士是指曾在国子监、史馆、秘书省、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等机构任职的文人。这些文士或在朝,或在野。他们在朝野之间是如何迁转的,对文学产生了哪些作用,都值得深入研究。该书综合运用传统考据学与文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以“制度一文人一文学”及“制度一文化一文学”为基本阐释框架,在详考文士朝野迁转路径和方式的基础上,论述文士空间转换、角色变化、阶层流动及其与文学之互动关系。本书指出文学互动的实质是权文化24.6万字
- 会员本书以河湟地区著名土司何锁南家族为研究对象,运用史料整理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将历史考证与人类学理论相结合,以时间顺序为纵轴,以家族人物、家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为横轴,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家族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本书主要论述了河州地区的概况、何锁南及其家族世系、何锁南家族的文化变迁、何锁南家族的宗法统治、何锁南家族多元一体的宗教信仰等内容,从新的视域探究土司制度、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化21万字
- 会员贾平凹与张艺谋是我国当代文学界和影视艺术界两面标新立异的旗帜,更成为文艺陕军的标志性符号。陕西地域文化塑形了二人的文化性格,并深刻影响其艺术创作。贾张及其作品承续、丰富和发展了陕西地域文化。文化16.8万字
- 会员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基于新时代背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系统发掘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开发其价值进行探讨。主要探究以和合伦理规范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和合理念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承和创新和合价值体系,运用和合辩证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和合文化以文化人机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