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

丁海滨 陈凡 康胜利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哲学理论与流派32.9万字

更新时间:2021-10-11 18:04:47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东北大学《技术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种。作者以通史形式,按照文献作者的社会属性划分为官方、民间、宗教三大群体,并从知识积累、作品形成与流传等方面,分析这三大群体间的不同,探究这些不同科技群体的优势与劣势,并进而展示其各自的社会生态状态。本书经过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学术积累,是一部特殊视角的中国古代科技活动史。本书首次提出了官方、民间、宗教三大科技活动群体的概念,此前学术界尚无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著作,因而本书也具有学术开拓意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2-29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几个国家兴起了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左派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早期科学左派的代表人物有贝尔纳、李约瑟、穆勒以及奥本海默等。其中,贝尔纳被公认为理论上的灵魂人物,他不仅系统批判了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制度,还提出对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与波兰尼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后期科学左派运动则是更广泛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以英国的激进科学运动
    戴建平哲学18.3万字
  • 会员
    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思想最为深刻的当属德国思想家,例如哈曼、赫尔德、耶可比等。为了克服知性哲学(包括启蒙哲学)的虚无本质,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家耶可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直接性哲学。耶可比的实在论不是以单纯的主体或者客体为基础,而是以主客体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主体与客体的直接性关系就是一切知识客观性的本源,因此主客体的直接性的关系是根本性的。
    刘伟冬哲学15.5万字
  • 会员
    《辩证法导论》在阿多诺1958年的课程基础上编辑而成,它标志着阿多诺首次正面思考和探讨辩证法这个主题。在本书中,阿多诺以自由和即兴的风格澄清了辩证思维的中心议题,例如“概念的运动”“规定了的否定”和“辩证矛盾”等的意义。这门课程的思想内容虽与《否定的辩证法》相近,但它并不预设任何哲学传统知识,而且其讲课风格较易被读者接受,可以作为《否定的辩证法》的预备性读本。在这本著作中,不仅辩证法的核心人物如黑
    (德)阿多诺著 (德)克里斯托夫·齐尔曼编哲学23.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西哲学比较中心主编的系列丛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9辑。本辑内容以“许苏民教授《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史》”为主题,众多专家都给予了不同视角的评论;另一些文章,从哲学、宗教等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开文化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卓有新意的见解,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各自论题的认识。整个文集富有锐气,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适于有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大学各类学生阅读参考。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编哲学17.6万字
  • 会员
    如果把现代性看作一个忧郁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链条上各式面孔的哲人们:愤怒的马克思,忧郁的波德莱尔,沉闷而压抑的韦伯,打碎一切、生活在“虚无”废墟中的尼采,走向“碎片”化的齐美尔,以及试图通过“废墟”指点迷津的本雅明。如果说“理念、理性、启蒙”承载了确定性的历史,那么“现代性”则承载了对“当下”的全部思考,宣布了“动荡不安”的合法性。
    安丽霞哲学16.2万字
  • 会员
    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既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的理论旨趣,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作者认为,一种好的政治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找到一种快速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能够创制一种令每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充分且公开表达其意志的制度安排;令每个人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而这一切均奠基于每一个人都拥有完整的道德人格之上。本书即是对这种政治构想的完整表述。
    晏辉哲学32.2万字
  • 会员
    本书所选录的文章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国学界关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些文章虽视角各异、主题不同,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故而在理论基础、现实关照、学术脉络上相互关联、彼此支撑,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生命政治批判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成果。
    马俊峰 马乔恩主编哲学23.5万字
  • 会员
    颜李学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该学派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目的在于为天地造实绩,为生民谋福祉。尤其是其创始人颜元的思想,具有显著的平民性、务实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颜李实学也逐渐成为与魏晋玄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体系。早在20世纪前半期,其思想便已远播东亚和欧美。近年来,韩国的相关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作
    陈山榜哲学46.7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摆脱学界在讨论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时所存在的“哲学一科学二分”的理论预设,立足当前学科发展的新特征(互涉、跨界、融合),从“学科互涉”这一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研究活动,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作出现代性解读的尝试,不仅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正
    李娟哲学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