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周中坚史学文集(第一辑)
更新时间:2024-01-04 10:54:18 最新章节:我的中国—东南亚学术研究之旅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周中坚先生多年来研究广西历史、西南地区发展及北部湾经济圈等问题的成果结晶。作者以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历史的出发点,尊重客观历史,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广西的历史及现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港口建设与旅游开发,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完整的广西。本书不涉及疆域历史沿革、边界等问题。全书共分为广西历史文化、广西沿海、广西沿江、广西交通、广西生态、广西开放等几个部分。本书所收入的文章均曾公开发表或者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过,其中有多篇文章在当时曾产生较大影响和积极反馈,对经济、文化领域的建设发展有启发意义,如《北部湾经济圈构想》《开发魅力独具的西江风光走廊》《努力使广西跻身于航运强省之林》《广西沿海地区的共性与个性》等。其中个别构想或者建议在今日看来可能会有点时过境迁之感,但在当时皆属创新之想,于今人亦有启发。书稿所收入不限于学术论文,亦有作者的杂谈与感想,可读性强。
品牌:华夏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0-01 00:00:0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华夏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周中坚
最新上架
- 会员在这个时代,网络的隐喻日渐重要。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informationage)已被称为网络社会(networksociety)。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网络处处可见。这些网络千差万别,从菌丝连接真菌的生物性网络,到铁路网络,再到现代人类赖以交流却不可见的电磁二进制网络。在当代社会,网络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学术界的边界。它成了一个动词,去社交(tonetwork)成为当代职业和私人人际交往的核心观历史19.1万字
- 会员本书以清初福建遗民文人共时性的多元化心态特征与历时性的心态嬗变为线索,构建双重遗民群体网络结构。围绕遗民士人的著述,聚焦忠孝仁义、爱国英勇等遗民文化品质,对这一群体在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意识下的遗民气节与家国情怀,展开不同向度的研究与思考,探讨易代之际遗民士人离散书写的传播意义。本书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遗民文学的研究视角,推动遗民文化思想与文学生产价值的当代化,促进闽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历史18.9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围绕士人在南宋与江西这个时空坐标系下的历史梳理与分析,探讨了唐宋转型期视野下的宋代士人变化,对南宋江西士人社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历史考察,深入探讨了南宋江西士人社群的构建形式,构建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江西士人社群与南宋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本书通过梳理《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江西通志》以及宋代士人文集,江西各府志、县志、族谱等地方文献资料,对南宋江西士人群体网络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历史28.7万字
- 会员本书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在近代史理论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历程,主要论述了近代史理论范式的确立(涉及近代史理论的渊源、基础和方法等问题),介绍了1966—1976年间的近代史叙事及其理论状况,评述了新时期的近代史理论研究状况(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道路的反思与重建、中国近代史诸问题的理论再思考、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讨论等内容)。历史31.3万字
- 会员本书叙述了17-18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到北京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与中国士大夫阶层密切接触,对中国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撰写了大量的书信、报告和著作,翻译中国文化典籍,向西方广泛地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他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介绍,给欧洲思想界很大的启发,成为正在发生的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历史24.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