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与方法论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与方法论研究

赵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2 17:28:3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对翁方纲、姚鼐、邵晋涵、余集四家分纂官所撰分纂稿与《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和分析,从学术史、思想史高度深入研讨影响《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史学与学理因素,揭示和诠释《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思想及方法论的内涵和实质,认识和理解其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通过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学术思想、学术方法论、意义价值以及相关问题等进行归纳总结和规律性探讨。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赵涛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基于跨文化视阈和主题史脉络,沿着生命超越主题原型及其置换变形的历史轨迹和逻辑进程,考察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嬗变的不同形态和基本框架,建构了生命超越主题的研究体系。通过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发生学解读,追索生命超越主题形成的意识诱因和物化形态;通过其原型学阐释,发掘生命超越主题的原型意义;通过其所反映的形上诉求,探讨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象征谱系
    孟湘文学25.7万字
  • 会员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从法国学派开始就注重文学文本之间的事实联系,其研究“路线图”和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范式有内在的一致性。本书分为:文本、传播、对话三部分。“文本”围绕文本概念的起源、内涵、发展和流变展开,认为比较文学批评要立足于文本研究;“传播”分析了西方的一些概念、思潮、文学文本在中国的译介、流传;“对话”认为中西方文学最终要在互为主体的基础上展开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而得以发展。
    梅启波文学21.5万字
  • 会员
    本论文集所收录的四篇论文,撰写于2014—2016年期间,均公开发表过。其研究视域,主要集中于近30年来中国新诗的现代性问题,以及中国诗歌在现代性写作中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虚无与“开花”——当代中国诗歌的现代性透视(纲要);从“革命文学”到“审美意识形态”——张志民诗学的范式转换与价值生成的时代美学意义;迷途:成因及其后果——“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问题意识与审美现代性批判;“
    黄怒波文学10.3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对张爱玲与英国文学的创作关系进行深人系统探讨。上编从整体性视角察看张爱玲与英国文学的创作关系,分析张爱玲阅读接受英国作家作品的客观背景,所发生的共鸣及所可能受到的实际影响。下编对张爱玲与英国作家进行个案解读,思辨其中或隐或显的相通之处,追溯张爱玲在对英国作家作品创造性接受中的吸收、借鉴与转化痕迹。从期待视野来说,本书所着力的不仅在于探讨张爱玲与英国文学的创作关系,以及张爱玲在对英国作家作品
    陈娟文学21.1万字
  • 会员
    本书将39种宋僧诗文别集、总集资料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搜集调查其在日本现存的各种不同版本,共索得300余种版本资料,对其在日本的刊刻流传情况加以研究,增加了中国古籍版本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认识,是对古籍版本研究的重要补充。
    许红霞文学39.2万字
  • 会员
    本书收集了徐兆寿自1990年代以来的部分文学评论作品,共分为四辑,但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一些作家或作品的评论,另一部分则是上具体的文学理论阐释。这些文章老师在公开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中,《论伟大文学的标准》等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学的困境与超载》等文章曾引起文学界的议论,《从诗到信仰:张承志的文学世界》《批评的维度》等文章获得过一些文学奖。徐兆寿的文学批评,大部分都带着强烈的生
    徐兆寿文学14.6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涉及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报章为中心;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关“大众传媒”的;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类型特征;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等。
    陈平原文学22.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家的论文选集。共分四卷,卷一从各种角度探讨章回小说名著的特点与价值。卷二重点研究话本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演变规律。卷三主要论述古代小说家的思想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考证小说的作者与版本。卷四分别评述儿位研究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的学术贡献与研究个性。
    傅承洲文学29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试图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
    刘建华文学29.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基于国内外美国小说研究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文学接受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参照,通过细读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美国小说研究论文和重要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小说研究论著及相关研究学术论文与论著,深入研究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1901-1978年、1979-1999年、2000-2015年)中国美国小说研究的热点、角度、方法和总体走向,从整体角度历时性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美国小说
    任虎军文学理论41.4万字
  • 会员
    明代诗坛的宗派门户之争激烈,各流派都运用选本树立典范、标举主张和攻击异己。本书以明代古诗、唐诗选本为对象,以各流派的诗学辨体观念为核心,探讨明代诗学论争中关于诗体、诗人的热点问题,强调选本是明代诗家相互批判、攻讦又彼此吸收、转化的重要场域,既包含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抗与同化,也承载同一流派内部的批判与交融。选本是具有辩证质素的综合性载体,亦是彼时社会文化的表征。本书的研究希望通过分析、比较古诗、唐诗的
    岳进文学理论21.4万字
  • 会员
    清代云南诗学批评是深思和返原的,前者与逻辑相关,后者与体验相关。作为方法,二者均如阳光和空气具有自明性;作为存在,二者则如海水和火焰有待呈现。从自明性存在的双重视角出发,清代云南诗学隐含两个命题:诗为何——主体性情的艺术外显;何以为诗——基于根柢与兴会的审美创造。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清代云南诗学话语更多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性的存在;对地域化的清代云南诗学主体而言,其诗学话语却是建立在自为式构建的诗人自
    李潇云文学理论16.7万字
  • 会员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来华传教士曾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从文学角度对近现代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意义给予史料梳理和学理分析。具体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近现代来华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二是近现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三是就明兴礼、赛珍珠及包贵思等三位来华传教士进行个案研究。虽然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学的译介研究难免带上宗教色彩,但作为中西文化的
    刘丽霞文学理论1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部分具有音乐性的中国现代小说为考察对象,从隐性音乐性与显性音乐性层面,试图以跨艺术的视点来敞开小说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理解这两种艺术互为创造和批评的参照时彼此之间的重叠与落差,从而在这些重叠与落差的缝隙背后,介入人性、文化与艺术的深层解读。书中小说的音乐性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一种把握和理解作品、乃至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任何有机生命形式的内在深层结构。
    李雪梅文学理论14.1万字
  • 会员
    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一生致力于小说创作的革新,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还撰述了她所处时代的战争、女权主义运动、同性恋现象以及大英帝国衰落等历史事件。伍尔夫的现代主义作品貌似脱离历史背景,但实际上却根植于现代性的历史真实之中,而且还是叙述历史的有效手段。本专著全面研究伍尔夫的日记、自传、书信、演讲稿、文学评论和有关伍尔夫的传记、笔记、档案资料和手稿等历
    朱海峰文学理论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