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 茹荣芳
- 99字
- 2021-03-24 21:02:02
第三章
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模式
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模式是为实现民间文化教育目标,围绕民间文化的活动内容,通过特定的时空安排及对各种因素的特殊组合,主要借助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一、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组织形式
民间文化教育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次教育活动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而定。一般教育组织形式有以下四种。
(一)个体教育活动
在共同的活动主题与任务下,幼儿可以自由结伴,也可以单独活动,主要通过自主的操作来进行活动。如民间工艺活动《春天的花朵》中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花;美术活动中幼儿自己绘画、做手工等。个体教育活动,有利于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独立完成活动任务,使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个体差异,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二)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活动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使幼儿分成不同组,在小组互助的情境下开展教育活动。小组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幼儿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比如,分组进行民间游戏、分组就民间音乐进行律动、分组完成民间手工活动、分组进行美食制作等。分组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幼儿自由结组,可以按兴趣分组,也可以按幼儿发展水平分组,主要根据活动任务而定。
(三)主题集体活动
主题集体活动是以全班为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正规教学活动常用的组织形式,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将上述个体教育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结合使用。
(四)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自己选择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自主权。这也是教师可以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支持幼儿自主发展的好时机。
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活动组织形式,会更好地促进活动、完成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