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早来到公司,边吃早餐边看未读的邮件,就在刚刚集团发了一封为庆祝周年庆而举办的创新提案大赛,每个公司都要求要参与。看了比赛的要求,凡事对业务提升或科技能力提升有帮助的创新想法或案例作品都算。获奖奖项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奖周年庆奖有10万元的奖金,并表彰“周年庆创新精英”的称号;依次往下为,二等奖,8万元,“周年庆创新模范”;三等奖,5万元,“周年庆创新标兵”。
我看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种比赛,集团年年搞,只不过今年恰好赶上三十周年年庆,在奖金和荣誉上都加了码。
结果上午苏总刚到办公室便急匆匆组织大家开会,大意是说这次比赛不同以往,每个公司下面的重要业务部门都得有案例参加,先在公司内部展开PK,筛选后的按照一个公司两个名额报送集团,集团组织创新提案答辩,最终胜出的将在周年庆庆典仪式上由董事长亲自颁奖。
今天马总也来公司了,先组织了各部门头头们传递了这个信息。马总在集团担任总裁副职,还不到五十岁,正处在往上升的阶段,对业绩和这种竞赛十分重视,不甘人后,所以给头头们敲打,一定要获奖,有重大突破型案例和成果参赛。向我们公司,以互联网平台运营起家赚钱,自然运营部和研发部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
苏总是有压力的,开会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平时他开会相对客气,说话语气不重,偶尔还会开点小玩笑,这次一直制造了很紧张的空气,好像没有好的提案参选每个人都要扣钱一样的感觉。
我不小心坐到了苏总身边,能看到他动员大家时候眼神的凌厉,那种势在必得的架势,眼神中闪过的一丝精明,像是一条狡猾的老狐狸。以前只陶醉于苏总的“美色”,忘记了他是在职场一路打怪升级,年纪三十五六就当上两个核心部门领导的能人。他有他的手腕和能力,也是一个识时务的人,马总特意敲打的事情,下面的领导们哪个不会争着表现?这不仅是员工创意的比赛,更是领导们管理能力的体现,若能取得荣誉,影响恐怕不止荣誉和奖金那么简单。
我们这个企业的风格怎么说呢,国企有国企好的一面,福利待遇有保障,相对市场风险小很多,但领导等级还是很森严的,一级一级压下来,谁要不能很快的理解上面的意思,迅速调整做出上面想要的东西,那么极有可能断送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领导一句话压死人,多少人因为董事长一个不满意,或者汇报没做好被免职、被降职,甚至因此不得不离开的。总之,越往上爬越要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不留神,十几年几十年的经营毁于一旦,任谁都很难接受。
马总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开会骂人是出了名的。他每次来公司,办公室里就会不断有咆哮声传出来,大家都变得很紧张,唯恐做错事。领导们更惨,做的一般的都会被骂得狗血淋头,更何况做得差的!苏总很少被骂,以为他最敏感,最能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做出符合马总预期的成果。
难得的是,苏总并不是那种所谓的特别会“向上管理”的领导,不官僚不做面子工程,而是靠准确判断、迅速行动、带队实干达成想要的,所以能得到上面认同的同时,还能得“民心”下面对他也很认可。
看到苏总开会的表现,我大概能猜到马总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苏总也有压力,作为运营头头,首当其中,他已经很克制了,没对下属传递压力,只能从口气和要求上感受到这次事件的重大。
最后强制性的,苏总拍板决定运营内部必须出3个提案参与公司内部的评选。
我本来没什么想法,但我们部门内容策划是跟会员运营、媒资运营最重要且分工非常明确的三大板块,另外就是今年新兴起的少儿频道了。所以内容策划出一个提案是必须的了。
我对这种事情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只要参加就意味着不断做PPT、改PPT,不断汇报,领导不断提意见……简直没完没了,在我眼里这就是很形式主义的东西,如果真有好的创新主意,难道不应该迅速地应用到工作中,看能带来多少指标增长吗?
内容策划主要是我和小明哥在做,最近又来了一个实习生,算是三个人的小组了。小明哥非常佛系,什么事都不争不抢,对工作并没有太大的期待和热情,只想按部就班上班、拿工资。我俩都表现淡淡的,部门其他人可大不一样。
首先是秦坤鹏,这个之前王传利身边的小马仔,自从王离职后一直不得志,苏总不欣赏他那副一味汇报表功的舔狗样,对他的工作批评大过认同,现在大概是感觉机遇来了,开完会后一直兴致勃勃地拉着产品经理讨论他的“大计划”。
再就是我最讨厌的杨诗颖,少儿频道刚创建的时候,她主动请缨去运营,其实也是出于自己职业发展的考虑,想着以后算是少儿的带头人。可惜这个人确实能力有限,有次开会苏总问她为什么把最拉升流水的《小猪佩奇》没有放在最好的轮播推荐位,反而放在了下面,用户在手机第二屏才能看到,她竟然说“是兼顾到合作方收入的均衡性”。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我们做运营是为了自己赚钱的,难道还要为了让合作方之间赚钱平衡,来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影响自己的收入吗?!蠢!蠢!蠢!苏总也批评了她,让她赶紧调整,头脑清醒点,呵呵,太搞笑了。杨诗颖也是对这次比赛跃跃欲试的,毕竟少儿频道自建立以来确实活跃和流水都表现的不错,她们一起做少儿的,一个是外包的运营,做最基础的工作,一个是快四十岁的大姐,对运营根本没有概念,能做的也有限,理所当然地,杨诗颖扛起了少儿的大旗。
有主动报名的,苏总自然高兴,在部门群里表扬了他们。唉,没办法,工作就是谁能谁上,谁想谁上,我瞧不上他们,自己又不想参与,就只好默默看他们表演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