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回家归来

最不堪回首的是,公公婆婆站在大门外目送我们远去的情景,他们久久地站立着,一直看着我们,似乎能看着我们再回来。结婚十多年来无数次回家,无数次重复这样的情景。

婆婆家的大门口正在村的大街上,到这条街的尽头大约一公里,他们就这样久久地站在门口眼看着他们的儿子、媳妇、孙女一次次地从他们的眼前离开,一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最不能忍受这样的情景,我想比我最最不能忍受的是他们多么想留下我们而我们必须离去的现实。他们的确很老了,不仅头发是白色的,而且弯腰驼背了,眼睛和听力都不够好了。多么想永远守护着他们,颐养天年,让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我们还有那么多未竟的事情。

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的母亲离开了我,我再也没有机会让她从我身上体验母女相处的快乐,于是我更想在公公婆婆身上实现自己未竟的心事。可是,日子还是那样匆忙,丝毫没有改变,每日的买菜做饭、读书写字、奔波、家务……只要生活着,就必须做数不清的事情,这些都残酷地剥夺了与老人相处的时光。公公婆婆非常善解人意,他们对我们从来没有任何要求,即使十分想留下我们,但是他们总是理解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而早些年没有那么忙的时候,我们只顾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享受自己自私的幸福,而把他们抛在脑后,以为春节陪他们过年就不错了。

他们实在早就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了,上半辈子身体强壮的时候,没有赶上好的政策,几十年都是为那很少见到效益的生产队而忙碌。“大锅饭”的时代把他们的青春消磨了,而赶上可以种自己的土地的时候,他们就老了,身体衰退了。虽然岁月无情地销蚀了他们强壮的劳动能力,可是以劳动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公公始终没有间断过劳动。他自己开的小荒,在河边,在岭下,那角角落落里种植着玉米、小麦什么的,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好收成,可是他们一直在忙碌。

近几年,公公只在小河边的树下种些菜,那些菜年年在树下索取一点点营养,瘦弱而零落,实在不如集市上买的菜好。可是,这却是公公晚年的一个“大事业”,因为他有的动力就是等我们回家的时候,他可以让我们带上一些他自己种的菜。今天又带了一些,其实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可让我们带的,可是他们总不会让我们空手而归。今天带的是白菜和辣椒,那白菜还没有长出雄壮结实的芯,恐怕也很难长出来了,可是公公还是去了菜园拔下五六棵,把外面的那些绿的叶子剥下来,剩下里面好的给我。即便那些好的也远不如在菜市场买的好,可我还是认真地收拾了带着,因为那是他每日辛苦劳作的最终目的。那些从菜市场买回的新鲜的菜,常常堆放在家里,忙得顾不上吃,时间久了就扔掉了。而公公亲手种植的菜,我是不忍心扔掉的,那包含着无言而勤劳的公公对我们最深沉的疼爱。

更多时候,回家是陪婆婆聊天,她没有文化,可是说出的话经常富有生活哲理,这些哲理完全是她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今天问及我先生为什么还没有回来,我说在忙,她又问是否在挣钱养家,我说没有,在消费。她就让我转告远在上海的先生:“母亲想他了,想得流眼泪,让他快回家。”我知道,她心疼我一个人顶着家庭,里里外外很辛苦,我如此告诉她的儿子,他就会尽快回家了。她实在不懂得她的儿子也在他方辛勤劳动,而他的劳动是在纸上耕作,要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也迥然不同,更有文化上的距离,可是我却非常喜欢跟她聊天,从容淡定,娓娓道来,没有对生命消逝的紧张和恐惧,满心满脑子都是爱。就是这样,总让我不忍离去,总让我从农村到市里后的一大段日子,都怀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