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京外资企业产业布局及其效应研究
- 彭佑元
- 1494字
- 2025-02-17 11:20:54
前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外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东部地区,外资的大量进入,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DI对东道国宏观经济及产业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不同外资来源和东道国的具体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关于外资对北京宏观经济和产业影响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从产业布局的视角来研究外资对北京宏观经济效应和产业效率的成果极为鲜见,而这一研究对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以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主要分析了在京外资企业产业布局的历史与现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不同产业的外资与北京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关联性。在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模型研究了外资对北京宏观经济的贡献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在京外资企业的产业效率进行评价。
通过对以上研究,本书得到以下结论。
(1)在京外资企业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从北京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来看,三大产业外资结构与北京GDP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从北京外资在重点行业中的布局来看,重点行业中的外资利用情况与北京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基本一致;从北京利用外资的区位布局来看,这种产业布局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
(2)北京利用外资的绩效与其区位优势不对称。通过对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利用外资情况的比较,北京无论从利用外资总量增长趋势还是从利用外资产业绩效指标来看,都已经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第三产业,北京具有优越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区位条件,但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绩效指标仍然处于京、津、沪、渝的末位。
(3)外资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在1988—1998年间,外资对北京经济影响程度比较大;在1999—2011年间,外资对北京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明显下降。
(4)外资对北京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负效应。通过回归结果分析得知,外资对北京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外资对内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外资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面影响。
(5)在京外资企业所投资的产业存在较多的DEA无效,但外资企业所在产业却均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目标。通过对在京外资企业产业效率DEA分析发现,在22个分析行业中,只有9个行业是DEA有效的,但从输出指标分析发现在京外资企业所在的产业利润指标接近最优化。
(6)北京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规模效率无效,且该产业引入的外资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通过对北京第三产业外资的DEA分析得知,第三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规模效率值很低,仅为0.335,说明第三产业引入的外资规模效率较低;并且第三产业外资已经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该产业存在外资冗余,一部分外资是无效的。
(7)内外资企业优势行业差距较大。通过对17个行业门类的内外资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得知,在京外资企业在一些市场开发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具有明显优势,内资企业在垄断行业和保护行业具有优势。
(8)北京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主导产业的发展。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修订历程来看,首都功能定位的变迁伴随着北京主导产业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及北京利用外资现状,本书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建立务实高效的城市营销体系,提升北京利用外资绩效。
(2)关注利用外资的阶段性影响,及时调整引资思路。
(3)定期评估在京外资企业效率,避免外资冗余。
(4)加强在京外资管理,弱化外资的“负效应”。
(5)明确利用外资的功能,实现外商投资目标与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的双赢。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布局;DEA;产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