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吴国公家事

这时,楼下的一梦先生已经整理好案桌,开始了今天的说书。

“今儿个某要给大家讲的是,陪都宁河的老吴国公,这老吴国公少时原是西域进贡来的豹奴,却骁勇善战,陪着先帝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啊被先帝封为吴国公。这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现在的吴国公姜出及是当今圣人侍读,跟着圣人在西域打过仗,又平定南疆,天下太平后自愿辞行至宁河,再不参与朝事,今上再三挽留无果,只好加封世袭罔替,让吴国公驻守宁河,替圣人守着这大运河。”

这时听书的有人高声喊:“先生,吴国公咱都听腻了,故事都会背了,讲点别的吧。”

一梦先生接着说:“各位看官莫急,今天咱这主人翁,说的可不是吴国公。而是吴国公家的二公子——姜扬波。”

茜如一听,赶紧竖起了耳朵,真是瞌睡了有人递枕头,她出门就是想听听着八卦风云。

“这姜二公子,吴国公可为他愁白了头。吴国公满门骁勇,人才辈出,姜家大公子,也就是世子爷,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小小年纪便在围猎中大放异彩,年方十四便参到了陇右道边境参军,如今才弱冠之年已经是朝中颇有威名的小将士。这说亲的人家,都快踏破了吴国公家的门槛。”

“但这姜二公子,却从小是个混的。文不成武不就,吃喝玩乐倒是很在行,如今也已经十八岁,吴国公去年是拉下了老脸抱着圣人涕泪直下,想为这姜家二公子求一道赐婚。要我说吧,家里显赫的小娘子,如果是正常说亲,恐怕是万万看不上这姜二公子的,小门小户出身的,吴国公又觉得委屈了自家小子,因而求到了圣人面前。”

这时,听书的众人皆窃窃私语,这回,茜如不用竖耳朵也听到了。

比如这隔壁桌的两位大婶,便是在十分可惜的讨论以后是那一朵娇花插在了牛粪上。

斜对面桌的几个青年才俊,便是在慷慨激昂的论述一个主题:拼爹的重要性。恐怕内心对这名投胎投对了的姜家二公子十分羡慕。毕竟不劳而获,不用努力,还有如家美眷,是多少人的梦想。

自己后头那桌的小娘子和她的夫君便是在讨论这等条件如果还是有大家小姐愿意下嫁,是不是长得特丑,难以嫁出去才许给了姜二公子。

只听楼下一梦先生又继续说:“这姜二公子闹出的事可不少,以前年少,仅仅在陪都宁河胡闹,但就在宁河也闹出了几件了不得的事传到了大兴城。”

一梦先生又饮了口茶:“这咱今天要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姜二火烧庆云船。大伙也都知道,这吴国公镇守宁河,实则是守住了板渚这个关键的水道口,手中的兵甲,除了在陆上作战,还有在水中守卫。因此吴国公自己家也有两艘家船,用以自家运河中来往。这有一日,姜二公子宴请了宁河当地的好些世家子弟,还请了多位红颜作陪,一边游船,一边玩乐,听闻还请了五福楼的厨子在船上烹食。当时天有些凉,这姜二公子竟提议在甲板上烤食野味,众人啊纷纷阻止,其中有人便调笑道:‘姜二,你这样被姜国公知道,怕是以后再也不给你上船了。’这时周围便是一堂哄笑,姜二脸上挂不住,便要男仆立即布置,他今儿个定要在甲板上烹食。”

“这一群世家子弟更是玩开了的闹,单单这剑南烧春,便饮了几十坛,俗话说酒色迷人,饮酒误事,这剑南烧春碰着了船上为了风月场景而悬挂的帷帐,偏又有人碰倒了碳炉,这火便一下燃了起来。”

这下众人都纷纷议论起来,声音盖过了一楼中庭的一梦先生。

索性这位一梦先生也听下来待大家讨论过后再继续说。

听起来有些不妙,这位公子似乎是个花花公子,还颇会享乐,享乐不止,还很会惹事。

这样不好,不好,茜如心中评价。

抬头一看发现对面的姜林也表情严肃,连那原来看上去温和的眼神都变得严厉起来。

能不生气吗,姜林气的都要下去打人了。

这他就是吴国公家的二公子,姜扬波!

今日他好不容易偷偷尾随自己意中人到了听涛阁,又好不容易趁着最后客满了拼了桌,结果未来娘子听了自己满满的黑历史。

怎么感觉这求娶之路更漫长了呢。

黑衣的男子倒依旧是满脸笑呵呵的样子。

姜林见她抬头,心中惴惴不安,便开头主动问道:“小公子你怎么看?”

一旁的黑衣男子也满脸感兴趣的看着她,问道:“对,你怎么看,刚才这位说书的讲的姜二公子。你是不是也挺为这姜二公子未来的夫人惋惜的。哎呀,多好的小娘子,怎么许配给了这样的人。”他说着仿佛这是件有趣的事情,自己扶桌大笑。

这时,两人点的餐食茶博士刚有空端来,姜林拿起酒坛,“咕咚咕咚”的倒出一碗酒,“哐”的一声按在黑衣男子的面前,说道:“喝!”

茜如起了疑,这姜林,姜扬波,都姓姜,该不会是本家吧,不然怎么脸都绿了。

茜如思索了片刻,想出了一个特稳妥的回复:“两位兄台,背后议论人长短,非君子所为。”说完板了个十分正气凛然的表情。

“你怎这般无趣,这听说书,便是要讨论起来才好,各抒己见,交流想法。又不是在戏园子里听曲,还讲究个什么。”黑衣男子颇为无趣的用手指敲击这桌面说道。

姜林闻言,也挤出笑着问:“小公子何不说说看。”

一梦先生趁热打铁,已经把刚才那段故事给讲完了。

大致内容便是,庆云船起火后,家仆补救不及,各位世家子弟纷纷跳水逃亡,连带那些娇滴滴的红颜知己也顾不得形象,也跟着跳了。还好当时为了便于炫耀,游船离岸边并不远,很快便有水军上前将众人救起,但是庆云船也烧了一半。

偏生这吴国公是个偏心眼的,对自己的二儿子宠到了骨子里,此番大事,竟罚他禁足一月,罚抄经书了事。

这听涛阁里的听众们不禁咂舌,果真是养不教父之过呀,要是换平头老百姓家里,别说烧了半艘船,就是烧了半张床,恐怕也要打的哭爹喊娘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