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尾 声 妄注再续好了歌,颦儿沉思猛惊醒。

一连三四天,黛玉总是无言无语,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地干坐着,从早到晚皆如此,有恒总是早出晚归,即便晚上回来,见状,也宽慰过几次,黛玉总是说:“你别担心。”有恒也就任由她去。五天六天仍然如此,雪雁忍不住了,这天胡乱用了早点,雪雁说:“姑娘,今日天色好,咱们到园子里散散心,透点新鲜气儿也行,老是这么闷坐着,要闷出病来的,紫鹃姐知道了,又要骂我了。”芳官趁势说:“对,出去透透气,好好舒坦舒坦,紫鹃姐姐要骂,头一个先骂我。”边学紫鹃声调说:“就知道贪玩,不好好伺候姑娘,明日打断你小蹄子的腿。”又说:“好姑娘,就出去走走吧。”芳官故意装腔作势而又卖乖地去明扶硬拉。文官等二人也在一边帮腔,黛玉无奈地起身缓步下楼,穿过空荡荡的前厅,来到露台上站定,今天确是一个好天气,太阳已升过东宅屋顶,照到这边满园子暖烘烘的,徐徐微风让人更感舒坦。芳官道:“姑娘咱们去喂仙鹤小鱼吃吧,它那尖尖长长的嘴,啄起小鱼来可是神了,看似活蹦活蹦的小鱼儿怎么也逃不过它那张嘴。”黛玉也不说话,还是无精打采地跟着她们走过池中曲桥再过长廊,又从西边假山中出来。一出假山,芳官就往东北丹顶鹤的去处,熟练地从近处一只小水缸里捞出了小鱼,投到鹤舍近旁的小网兜里,这是鹤进食的所在。在桌面大的围网里,小鱼没游几个来回就成了鹤的口中食。文官则去另一只缸里抓出一把玉米投给了鸳鸯。黛玉出了山洞,就在池边柳树下的石条凳上,面南而坐,双目凝视池中那座石峰和它根脚下的一丛春兰。才一年时间,那兰草经雨露滋润,受日月呵护,而今长得绿油油的,叶片呈深兰色,太阳下亮晶晶似欲滴出油来。叶片中间已伸出几枝花梗,都顶着含苞待放的花朵儿。黛玉双眼朦胧,若有所思,心想这石峰,这兰草,似旧相识,由此陷入沉思。生性活泼的芳官先是玩了一会儿禽鸟,这会儿又跑到假山上那最高最窄的山道上,突发奇想,只见她手脚左右伸开,人呈大字形,一面蹬着山石一面蹬着围墙,一步一步往上磴,也就四五步她就能看到墙外的景致了。文官在下面问:“外面有什么呀?芳官说:“巷子里就是些人在走动。唷!北边小石桥上过来了两个人。”“什么人呀?”文官又问。芳官说:“一个矮矮胖胖邋邋遢遢的和尚,还有一个高高瘦瘦留着白白长长山羊胡子的道士,他手里捧着竹筒鼓打着竹板在唱呢。”“都唱什么呢?”文官再问。芳官侧耳听了一会儿,说:“什么修漏高墙,听不清也听不懂。”这时,雪雁在下面骂道:“闲不住的坏蹄子,找死呀!还不快下来!小心摔断你的狗腿子!”因为看不到什么新奇的东西,芳官也就顺从地下来了。

奇怪的是芳官在上面听不清那道士的唱词,而坐在池边柳下的黛玉却一字一句听得清清楚楚,先是一惊,心想好奇怪,这曲调好耳熟?只听那道士唱道:

《好了歌》,[妄注重唱]

绣楼高墙,今为颦娃乡;

衰宁枯荣,又成何人歌舞场;

说什么百年功勋万世传,如何俱损又沦丧?

昨日被枷带锁人苍凉,今宵谁又红绡帐底卧鸳鸯。

白玉堂,金作马,大厦顿倾人皆谤;

曾叹他人命不长,岂料自身早来丧。

训有方,怎知如今甄(真)作贾(商)。

择膏粱,他日险落烟花巷,

曾济村媪难,今得救孤还;

因嫌纱帽小,卖主求荣没天良,

贪得无厌犯天恕,现世现报他乡亡;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莫认他乡作故乡。

******************

万金舍尽还复来,寡情绝义埋祸灾;

施仁济危总积德,他日惠及遗孤哀。

凭天良,到头来恩怨善恶自收场。

洗净金玉气,还我旧时装;

莫贪婪,奋自强,自食其力好时光,好时光。

哈哈……。”和尚说:“好了,好了,功德圆满,该回警幻宫交差了。哈哈……。”

黛玉正为这道情凝思入迷,雪雁骂过芳官就唤姑娘往后去,再逛逛,可连唤了两三声,黛玉仍纹丝不动,雪雁不知其因,走近两步,猛吼一声:“姑娘!”黛玉一惊,全身上下猛地一抖,清醒了,忙问:“怎么啦?”雪雁说:“别呆坐在这儿,到后面再逛逛。”黛玉此时不知怎么的感到全身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未有过的舒坦,站起身说:“不玩了,都回去做功课,闹腾了这几个月,误了多少事。都得补回来。”说完,就领着四个人上楼去,一边走,一边说:“要记住,奋自强,自食其力,才有好时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