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庆阳伏兵

“八大王也是征战多年的老将,知道诸路大军与官军打仗,历来是需要有分有合的。即使是同属一支队伍的人马,也是如此过来的。李将军虽然是迎祥部属,手下却有数万人马,多数时候打起仗来,也是单独作战的。至于李将军是否自立山头,迎祥只能无可奉告。”

高迎祥见张献忠,为刚才的话深表悔意,连忙将前因后果,悉数道了出来。

“还是大哥言之有理,献忠竟然一时糊涂,何以没有想到,如此浅显的道理呢?其实,李将军对大哥,还是忠心耿耿的。只是献忠,无端揣测罢了。还望大哥将献忠的话,深深藏在心里,献忠当是感激不尽。”

见高迎祥已经将话,道得如此明白,张献忠连忙附和着高迎祥。

“迎祥如此言语,莫非八大王多虑了?李将军是胸怀坦荡之人,与迎祥历来情同手足。迎祥有李将军如此的弟兄,而感到满足和自豪。眼前处处都有危险存在,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虞。还望八大王,处处小心谨慎,以免因不慎,而遭至覆辙啊!”

高迎祥与张献忠,侃侃而谈,此时已经将张献忠,视为知己。

“献忠谨记大哥教诲,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来,不辜负大哥,对献忠的厚爱!”

张献忠握住高迎祥的双手,顿时不觉泣不成声。

高迎祥也是胸怀大志之人,看着眼前的张献忠,轻轻点了点头,心里腾起一份惺惺相惜之感,顿时不觉泪流满面。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时辰。

张献忠告别高迎祥,与刘威李继伟等将领,策马向东呼啸而去。

凉爽的山风,徐徐吹来,张献忠醉意全无,顿觉凉爽惬意。

太阳开始向西边山峦移去,阳光依然灿烂,让人睁不开双眼。

天边白絮般的云彩,向西南方向移动着,仿佛与天际下的山峰,连在了一起。

“闯王大哥,请多多保重吧!献忠期待来日,与大哥再次相会呢!”

张献忠慢慢勒住马缰,回头看了看站在山梁上,手搭凉棚眺望的高迎祥,心里顿时感慨万千。

张献忠没有想到,不久之后,高迎祥在陕西盩厔,被孙传庭所伏击,惨死在京西刑场。

六月。

关中平原。

烈日当头,骄阳似火。

夏收季节的八百里秦川,又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洪承畴率领的官军主力,已经从湖广河南四川陕西和南直隶,集结到了陕西境内,展开对陕西义军的多路围攻。

张献忠和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领兵二十万,在关中平原连营五十里,与洪承畴的官军主力鏖战。

其前锋,直逼西安以西的咸阳。

洪承畴见西安危在旦夕,连忙与从大同归来的曹文诏一道,连夜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准备凭借要塞死守西安古城,以期等待朝廷派兵增援。

高迎祥见洪承畴曹文诏,死命固守西安,与张献忠分兵向西而去,攻击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的平凉。

张献忠则向东举兵,朝着河南方向疾驰而去。

张献忠向东而去,意在调动洪承畴官军,以减轻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的压力。

洪承畴将官军主力,全部调去关中陇东。

此时,陕西东部与河南西部,几乎没有多少官军人马。

关中至陇东,数百里战场上,洪承畴带领的官军,与高迎祥率领的义军,鏖战正酣。

张献忠的义军,则日夜兼程,向东而去。

不日,过陕西东部的潼关,义军浩浩荡荡,进入河南境内。

天空的骄阳,灸烤着大地。

身后商南的崇山峻岭,渐渐远去。

义军顶着酷暑,马不停蹄,昼夜兼程,继续向卢氏方向挺进。

傍晚时分,队伍慢慢停了下来。

夕阳的余晖,洒在豫西的大地上,山峦和田野,一片朦胧。

“李将军,前面可是卢氏南部的朱阳关?”

张献忠勒住马缰,看着晚霞辉映的朱阳关,转头看着身旁的李继伟。

“大王,前面确是卢氏南部的朱阳关。据探子回报,朱阳关虽然易守难攻,却只有总兵龙世威两千官军把守。”

李继伟看看朱阳关方向,连忙轻轻点了点头。

朱阳关属于伏牛山脉,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洛南丹凤商南接壤,是河南西部的军事要地,也是陕西进入河南的重要关隘,朝廷历来有总兵把守。

只是关隘险峻,易守难攻,故而,朝廷守军较少罢了。

“传令三军,务必在天黑之前,拿下朱阳关,不得有误!”

张献忠看了看天空,见已近黄昏,连忙急急吩咐。

义军向东以来,几乎无仗可打,此时听罢张献忠号令,顿时群情激奋,不到一个时辰,攻下了朱阳关。

明朝总兵龙世威,见大势已去,连忙带着二十余骑,弃城而走。

在张献忠绕过陕西潼关,直插朱阳关之前的六月,高迎祥在甘肃明州大败官军,斩杀副总兵艾万年刘国镇等于阵前。

高迎祥所部的胜利,打击了官军的嚣张气焰。

官军的进攻节奏,渐渐慢了下来,纷纷逃进附近城垣壁垒,休整喘息,等待增援。

高迎祥带领义军,没入茫茫山林,整顿人马,以逸待劳,迎接即将到来的又一场大战。

时至七月初。

当高迎祥围攻凤翔时,洪承畴命曹文诏领兵三千,由阌乡取山路,至洛南商州,再从山阳镇安洵阳,进入汉中地区。

抵达商州之后,曹文诏见义军连营数十余里,连忙与侄子曹变蛟,商议夜袭义军营寨。

曹文昭不愧为官军骁将,经简短准备之后,利用黑夜掩护,昼伏夜出,秘密前行二百里地,出其不意,出现在庆阳附近。

义军遭到曹文诏曹变蛟合力夜袭,顿时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只得连夜向庆阳姬家山退去。

曹文诏得胜之后,趁着夜幕的掩护,乘胜追击高迎祥李自成,妄图将义军人马一网打尽。

不料,曹文昭却落入高迎祥李自成,在姬家山设下的陷阱。

曹文昭,素以凶悍残忍著称。

当年从辽东来到陕西,曹文昭秉承洪承畴主意,在战场上大肆屠杀义军将士,对降了朝廷的义军将士,大开杀戒,闹得各路义军人心惶惶,纷纷斥责朝廷出尔反尔,不讲信用。

曹文昭的残酷暴行,致使降了朝廷的义军将士,复又再举义旗,誓与官军血战到底。

义军进入山西之后,曹文昭对义军穷追不舍,在山西阳城设计,杀害了闯王王嘉胤。

曹文昭早已经成为义军将士的大敌,高迎祥和李自成,曾经多次设计图其性命,均因条件限制,均没有成功。

此次曹文昭得胜之后,骄傲轻敌,孤军追击,为高迎祥李自成提供了良机。

高迎祥李自成,借败退之机设下埋伏,意欲相机斩杀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曹文昭。

孤军深入的曹文诏,突入义军战阵之后,与其它官军失去照应。

曹文昭虽经左冲右突奋力冲杀,仍然没能突出义军将士重围。

一个时辰之后,连续征战心力憔悴的曹文诏,见内无战将,外无援兵,突围无望,为不被义军将士所俘虏,在姬家山的乱坟岗上,拔出随身携带的佩剑,仰天长叹几声之后,流着悔恨的眼泪,不得不自刎而死。

义军在打扫战场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遭到曹文昭的尸体。

曹文昭深受崇祯赏识,崇祯赐予的镶金龙柄青铜佩剑,就在离曹文昭尸体不远处,一丛齐腰深的蒿草里。

李自成上前,拾起曹文昭的佩剑,如获至宝,仔细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放入剑鞘。

此柄崇祯赐予曹文昭的御剑,成为李自成日后炫耀的一件战利品。

高迎祥得知曹文诏,从大同回到陕西,多次与李自成罗汝才商议,设计在庆阳县姬家山附近,以遭到曹文诏袭击时,佯装败退的假象,诱使曹文诏连夜追击,在途中设伏围歼击杀曹文诏。

曹文诏是朝廷一员悍将,也是洪承畴手下一员猛将。

被朝廷从辽东调到陕西征讨义军的曹文诏,常以十倍之差的兵力,在屡屡大败义军之后,滋生了骄横轻敌的情绪,往往不将义军放在眼里,埋下此次失败的祸根。

洪承畴满以为,有曹文诏如此的猛将,陕西境内的义军,一定不堪一击。

哪曾想,商州一战,曹文诏战死沙场,令洪承畴扼腕不已。

此战,曹文诏部损兵大半,游击将军及将官殁者二十余人,官军为之大伤元气。

洪承畴不得已下令,各路官军人马停战休整,祭奠战死沙场的爱将曹文昭,并将曹文昭的死讯,快马奏报朝廷和崇祯。

崇祯得知曹文昭死讯,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许久之后,方才慢慢缓过劲来。

第二天,崇祯于朝中下旨,追赠曹文昭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衔,以表彰曹文昭的功绩。

庆阳大捷,官军诸多将领被斩杀,洪承畴一筹莫展,不得不偃旗收兵,慢慢停止对义军的进攻,以静待日后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