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千里回援

明月,已经慢慢西下。

夜空,依然繁星点点。

大厅里,将领们还在推杯换盏。

此时,欢快热闹的气氛,已经进入高潮。

在热烈的气氛中,将领们仿佛忘记了曾经经历的苦难,欢天喜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各位将军,将手里的杯中酒,敬敬那些战死疆场弟兄们吧!愿战死疆场的弟兄们,在天国没有痛苦,没有悲伤,保佑弟兄们平安吉祥!”

张献忠看了看窗外朦胧的夜色,摇摇晃晃站起身来。

张献忠说完话,连忙将杯中酒,洒在大厅地上。

将领们随即将杯中之酒,也倒在大厅地上,祭奠战死疆场的弟兄们。

杜康老酒的扑鼻芳香,顿时溢满整个大厅,又从敞开的窗户,飘向窗外朦胧的夜空。

清晨。

“大王!大王!末将有要事相告!末将有要事相告!”

张献忠刚刚醒来,就听袁明清在窗外轻呼。

“袁将军稍候,献忠即刻就开门去,献忠即刻就开门去!”

张献忠连忙翻身跃起,对着窗户看了一眼。

东方天际晨曦微露,袁明清急匆匆前来,一定有重要军情禀报。

张献忠不敢怠慢,连忙披衣下床,开门迎袁明清进屋。

“据探子来报,官军在陕西境内,追剿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末将以为,眼前河南军情已经缓和,大王可否择机向西,回援高迎祥。大王知道,大军在鄢陵,已经休整半月。自进入河南以来,大军节节胜利,兵强马壮,粮草丰盈,足以满足一年的军需。如果回援高迎祥,是有足够把握的。还望大王酌情定夺。”

袁明清刚刚落座,连忙向张献忠禀。

“几天来,献忠一直在想,应该回援尚在陕西的高迎祥,而且此事,宜早不宜迟。如果迟疑不决,恐会失去回援良机,高迎祥的压力则更大。因此事关系重大,待细细斟酌之后,方可择机而行。”

张献忠看了看袁明清,随手将地图铺展开来。

“末将不知道大王,已经在考虑此事,是末将斗胆冒昧。还望大王,多多见谅。”

张献忠看了看袁明清,随手将地图铺展开来。

袁明清虽然资历很老,又是张献忠师傅,但是在袁明清眼里,张献忠毕竟是义军统帅,尊卑有序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是必须遵循的。

“袁将军不必自谦,将军提醒得很及时。此事是献忠一时疏忽,袁将军哪能有错呢?此事得先与将领们商议,再做定夺。献忠以为,如果能成行,能否明天就向西而去,在豫西的陕县与陕东的潼关,集中人马闹腾闹腾,让官军东西不能相顾,以分散官军的注意力,相机围歼前来的官军,高迎祥也可以喘上一口气。”

在张献忠眼里,袁明清毕竟是师傅,又是张献忠大将,故而也自谦几句。

是夜。

卯时三刻刚刚过去,张献忠带领数万义军,从河南鄢陵一带出发,浩浩荡荡向西而去。

张献忠要配合远在陕甘的高迎祥,打破洪承畴对义军的围剿。

在张献忠离开郾城时,远在陕甘的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在击杀曹文诏艾万年等明将之后,已经挥师向关中一带挺进。

在攻克陕西重镇咸阳之后,高迎祥等将兵峰,遥指西北重镇西安。

洪承畴见西安危在旦夕,连夜调集陕西境内官军,在西安以西层层设防,阻击由西而来的高迎祥。

八百里关中平原,顿时烽烟滚滚,杀声震天。

义军与官军连续数日,反复拼死厮杀。

高迎祥见官军层层设防,依据要地死守西安,连忙挥师向西而去,攻击武功扶风岐山,调动洪承畴的西安守军西去,寻机在途中围剿官军。

张献忠带领义军进入潼关,连夜向西安方向攻击前进,从陕西东部向官军施加压力,官军不得不加强西安以东防御力量。

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在张献忠的策应下,又一次向汉中一带进击。

九月,高迎祥等在汉中附近,与洪承畴的官军主力,大战于穷山恶水之间。

义军与官军的交战,陆陆续续长达月余。

双方斗智斗勇,处于胶着状态。

十月初,朝廷增援人马陆续到来。

洪承畴以为胜券在握,召集诸路官军将领商议对策,企图在汉中一带,与义军决一死战。

金秋十月。

素有陕西“天府之国”的汉中,秋阳高照,遍地金黄。

蜿蜒多姿的秦岭,峰峦起伏,层林尽染。

纭绕在山腰的白云,变换着不同的形状,慢慢飘向远方。

汉中城固南部的巴山浅丘北麓,高迎祥张献忠的两支义军,隔着一道山梁安营扎寨。

连绵数十里的义军营帐,隐藏在巴山茂密山林中。

远远望去,却没有一点义军的踪迹。

“谢谢八大王千里驰援关中,解了洪承畴对迎祥之围,迎祥不知道如何报答八大王才好!”

高迎祥举起酒杯,看着笑容满面的张献忠,连连的恭维之语,不觉脱口而出。

上次相会,高迎祥与张献忠私下恳谈,两人推心置腹,犹如亲兄弟一般。

高迎祥知道张献忠,是胸怀大义之人。

此次张献忠回援高迎祥,更是证明高迎祥心里的判断,是正确无误的。

“大哥已经言重。献忠从河南西来驰援关中,也是应该的。再者,献忠在豫西,也是空着闲着,得找点儿事来做!”

张献忠看了看高迎祥,连忙打着“哈哈”,引得不拘言笑的高迎祥,也开怀大笑。

面对官军持续不断的围攻,此时的高迎祥感觉,应该邀请张献忠一道,分析分析当前的局势,商议对应之策。

张献忠与高迎祥,已经分别半年多,也想找个合适的机会,与高迎祥再见上一面。

于是,便有了眼前的再次相聚。

“高迎和李将军罗将军,从南直隶来到陕西之后,与洪承畴的官军,打得天翻地覆。除斩杀洪承畴爱将曹文诏,以及艾万年等将领之外,的确也不能打破洪承畴的围剿。前不久,围攻西安一役,也不得不无功而返。此种情势,不知八大王有何高见?”

高迎祥知道张献忠,遇事颇有主见,往往料事如神,连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去。

此次与洪承畴在陕西陇东周旋,最让高迎祥担忧的,是从大同回到陕西的曹文诏。

曹文诏是官军众多将领中,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猛将,深受洪承畴的器重。义军与曹文诏多次交手,往往败多胜少,高迎祥对曹文昭,也是惧怕三分。

得知曹文诏到陕西之后,高迎祥与李自成罗汝才,设计斩杀了曹文诏,铲除了令各路义军闻之胆寒的恶魔。

高迎祥历来对张献忠颇有好感,今天见张献忠前来,想听听张献忠,对当前的情势,究竟有何见解。

坊间常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张献忠,也不是一位等闲之辈。

既然张献忠,已经前来大营,何以不提一些敏感话题,与张献忠谈谈,探探张献忠的口风呢?

张献忠是多么聪明的人,见高迎祥问起当前情势,就知道与陕西官军有关。

“纵使洪承畴有千条计,献忠依然还是那个老主意。”

看了看在坐的李自成罗汝才,又看了看气定神闲的高迎祥,张献忠慢慢站起身来,端起桌上满满的酒杯,透过一扇打开的窗户,看着远方的秦岭山脉。

张献忠说完话,连忙与高迎祥碰杯,将杯中酒,喝得一干二净。

张献忠将酒杯,喝得个底朝天,在高迎祥的眼前晃了晃,方才慢悠悠坐了下来。

“八大王的老主意,该不会还是那句老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吧?”

高迎祥知道张献忠说的,一定还是这句老话,见张献忠卖起了关子,高迎祥玩笑般接过话题。

“大哥何以知道八大王言的,还是那句老话呢?汝才以为,八大王是另有所指的。如果大哥不信,可以问问八大王。”

罗汝才放下酒杯,夹了一筷子獐子肉,慢慢放进嘴里,看了看身旁的高迎祥。

“罗将军何以知道,献忠言的,不是那句老话呢?”

张献忠看了一眼罗汝才,慢慢走到刘威身旁。

“罗将军依然不了解八大王啊!”

袁明清看着身旁的罗汝才,连忙轻轻摇了摇头,俯在罗汝才的耳边。

罗汝才看了看袁明清,连忙苦笑着摇了摇头。

李自成对望李继伟一眼,看着谈笑风生的张献忠,淡淡地笑了笑。

李继伟对罗汝才的话,还是不以为然,看着罗汝才欲探究里,又轻轻摇了摇头。

“看来,足智多谋的八大王,也没有多少过人之处,只不过如此而已罢了!”

高迎祥看了看李自成和刘威,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心里却暗暗叹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