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路遇挚友

榆林城还在沉睡中,张献忠已经醒来,看着窗外朦胧的夜色,想着如何打发今后的时光。

张献忠从炕上坐了起来,揉了揉干涩的双眼,穿上一件土布衣衫,开始收拾简单的行囊。

说是简单,是行囊里,除几件破烂的单衣,只有二十几两碎银。

此外,是陈洪范赠送的一本《孙子兵法》。

张献忠要离开榆林城,离开这座曾经给予张献忠希望,如今却给张献忠带来创伤的城池。

迷茫的张献忠,打定主意,离开榆林镇。

张献忠思来想去,感觉米脂城颇有特色,决定去米脂城,走一走,看一看,兴许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早在孩提时代,张献忠听老辈人说过,米脂的婆姨美若天仙。

眼前既然无事可做,怎么不去米脂城,散散心呢?

兴许,美艳多情的米脂婆姨,正站在米脂城头,看着年轻帅气的张献忠,巧笑嫣然呢!

月亮己经西沉,天空依然灰蒙蒙的。

只有几颗繁星挂在天空,闪烁着淡淡的亮光。

张献忠走出房门,看着越升越高的启明星,拂晓东方的天际,格外的明亮。不一会儿,天际的边缘,已经有了鱼肚白。

张献忠回屋背起行囊,向客栈大门走去。

客栈门前的灯笼,亮光照着昏暗的街道。

街上没有行人,只有挥之不去的黑夜,笼罩着张献忠的身影。

张献忠看了一眼客栈灯笼,怀着一丝惦念和不舍,朝着榆林城门方向走去。

张献忠三步并作两步,走在寥无人迹的街道上,脚下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凌晨时分,显得真真切切,传得很远很远。

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一缕晃动的亮光。一位驼背的更夫,提着灯笼敲着木梆,慢慢从身旁走过去。

约摸半个时辰之后,张献忠方才气喘吁吁,走到城门附近。

张献忠将两手放在嘴边,轻轻“哈”了一口气,脚下的步伐,也更快了一些。

越往前走去,街道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榆林城南门。

宽敞的城门旁,已经有人排队,任由官军兵士检查证件。

榆林镇是朝廷的北疆要塞,官军历来防守严密,即使普通乡民往来,也是要严加盘查的。

“这不是献忠小弟吗?献忠小弟,时辰还早,怎么要出城啊?小弟这是要到哪里去?”

突然,一位年轻兵士,急急地呼喊。张献忠抬头望去,看见了那位呼喊的兵士,顿时睁大了眼睛。

“小哥是何人啊?献忠好像在哪里见过面呢!”

张献忠见兵士打着招呼,顿时感觉有些疑惑,竟然一时想不起,眼前打招呼的兵士,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

“献忠小弟,不认识海涛啦?那年到榆林镇应募时,海涛与小弟从扶施同路,前来榆林镇应募的呢!”

李海涛看着张献忠,连忙对张献忠自报家门。

“啊!啊!对!对!对!献忠想起来啦!原来是海涛小哥啊!海涛哥不是去定边了吗?何时又回了榆林镇?”

张献忠认出了李海涛,连忙打着“哈哈”回话。

“前不久,蒙古人侵扰榆林,海涛和建宇哥,奉调来榆林城的。”

李海涛看了看张献忠,连忙微笑着答话。

“献忠小弟的事,海涛和建宇哥,已经知道啦!哎!小弟是好人。可惜,好人没有好报啊!”

李海涛拍着张献忠的肩头,在一声叹息之后,又连忙摇了摇头。

“小哥,此事已经过去多时,不要再提,小心隔墙有耳呢!”

张献忠听罢李海涛的话,连忙俯在李海涛耳边。

张献忠说完话,煞有介事地向四周,装模作样地看了看。

“小弟放心,海涛知道这事关系重大,一定会为小弟保密的。”

李海涛连忙笑了笑,随即轻轻点了点头。

“献忠小弟,这黑灯瞎火的,究竟要到哪里去啊?”

见张献忠背着行囊出城,李海涛又连忙轻声问了一句。

“寻游四方,浪迹天涯!”

张献忠不假思索,连忙朗声答话。

张献忠说完话,看着李海涛,转身意欲离去。

看着张献忠走出城门,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李海涛顿时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张献忠回头看了看李海涛,眼睛顿时湿漉漉的。

张献忠没有想到,多年以后,竟然在艰苦的征战中,又与李海涛相遇,不觉又是泪水连连。

太阳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燃烧的火红球状体,仿佛一个大圆盘,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淡淡的薄雾,笼罩着大地万物。

从沉睡中醒来的万物,在温暖的阳光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前往米脂的驿道上,依然没有行人。路旁的蒿草中,一只野兔霍闪着眼睛,看着匆匆的路人。

远处低矮的土坯房前,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佝偻着腰,在房前张望着,仿佛在等待归家的亲人。

张献忠停下脚步,站在驿道旁,看着榆林镇方向。

此时的张献忠,想起抗击蒙古铁骑的鏖战场景,想起安塞流民暴动被囚禁的人犯,想起救命恩人陈洪范,还想起远在柳树涧堡的亲人。

“小哥在看什么呢?快快赶路,别误了时辰!”

一位两鬓花白的男人,见张献忠站在道边发愣,连忙上前打着招呼。

张献忠也许是过于专注,倒是没有注意有人走了过来。

“大哥,小弟在看榆林镇的风景呢!”

听罢男人的话,张献忠连忙笑了笑。

男人身穿厚厚的羊皮袄,白布头巾包裹着长发,显得十分精神干练,让人一看,知道是一位心胸开阔的人。

阳光普照大地,飘渺的晨雾,开始慢慢散去。

远处朦胧的景物,渐渐清晰。

路边的草丛中,一只野兔探头探脑。

树杈上,几只山雀,“叽叽喳喳”,跳来跳去。

炊烟袅袅的茅屋前,一只小花狗,跟在主人身旁,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远处的山顶,皑皑的白雪,银光闪闪。

天空翱翔的雄鹰,正在寻找地面充饥的猎物。

“小哥这是去哪里啊?”

中年男人看着张献忠,客气地轻声询问。

“去米脂城呢!”

张献忠眼睛看着前方,回答得十分简洁。

张献忠想去米脂城,看看米脂的山山水水,看看米脂的古老街道,看看米脂的漂亮婆姨,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出乎张献忠意料的是,此次前往米脂城游玩,却让张献忠初涉爱河,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情缘。

当然,这乃是后话。

“咱在米脂城,有一门亲戚。眼前兵荒马乱的,不知道亲戚家,近况究竟如何。”

男人紧锁眉头,说起此行的目的。

“正好同路去米脂。”

张献忠见有了同路人,心里自然高兴,也答起话来。

尽管天气寒冷,在隆冬的暖阳下,张献忠感觉有些暖意,连忙轻轻甩了甩双臂,心情也慢慢舒畅了许多。

聊天中,张献忠知道中年男人,是从大同到米脂寻亲的,也海阔天空拉起了家常。

随着脚步也越来越快,两人轻松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伴随着张献忠向前走去。

午后的阳光,没入了连片的云层。

广袤的黄土高原,灰蒙蒙的,仿佛天地之间,一片混沌似的。

从北方刮来的寒风,夹着阵阵的黄沙,扑面而来,让人睁不开双眼。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

张献忠与中年男人,边走边聊,仿佛一见如故。

中年男人姓姜,名洪涛,榆林镇人。

早年在米脂帮人做活,后来被生活所迫,去了大同谋生。

“小哥原来是家喻户晓的张义士啊!久仰!久仰!”

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私放安塞暴动人犯的张献忠,姜洪涛连忙抱拳施礼。

“区区小事,洪涛哥不必挂齿,是献忠应该做的!”

张献忠见姜洪涛行起大礼,连忙还礼谦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