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江口遗恨

船队沿着宽阔的府河,向江口方向缓缓而去。

岸边惊起的野鸭,“嘎嘎嘎”,钻进河边芦苇。

飞起的喜鹊,“叽叽喳喳”,盘旋在天空。

河里的鱼儿,成群结队,优哉游哉,跟在战船两旁,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似乎想与战船,结伴而行似的。

“娘,河里的鱼儿,真多啊!健生像抓一条小鱼,把玩把玩呢!”太子健生百无聊赖,拉着刘燕的衣角,指着河里腾跃嬉戏的鱼儿,不停地嚷嚷着。

刘燕瞪了健生一眼,指了指正在议事的张献忠:“父皇正忙着事呢!皇儿不要添乱好不好?”

健生气咻咻,看了看刘燕,一甩手,向船舱跑去。

刘燕看了看大腹便便的崔婉,连忙无奈地摇了摇头:“哎!已经是大西国太子,健生仿佛还是小孩子似的,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刘燕说罢,连忙摇了摇头,无奈地看着健生的背影。

“男孩子就比女孩子调皮,看看皇上的公主婉婧,靠在婉儿身旁真乖,看上去像个瓷娃娃似的!”崔婉打趣地看着刘燕,不觉“哈哈哈”,捧腹笑出声来,意在让刘燕高兴。

陆路的大西军人马,扬起的尘土,黑压压的,遮天蔽日。

行船的将士们,声声号子,响彻天空。

猎猎军旗下的两路人马,遥相呼应。大西军浩浩荡荡的气势,让张献忠为之一振。

“传令三军,傍晚时分,务必过彭山江口地界,不得有误!”张献忠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看着远处江口方向。

“末将遵命!”中军府都督王尚礼,一边低眉应声回答张献忠,一边急急地转身离去,传谕大西军继续前进。

“将、将军快看,张献忠的水陆联联、军,已经过、过来啦!”许辉站在杨展身旁,指着远处腾起的尘土,府河上隐约的船队。

许辉见张献忠的人马出现在远方,惊恐和亢奋的心情,展露在惊诧的脸上。

“徐将军不必慌张,待张献忠人马进了江口,再发起攻击,也不迟!”杨展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看了一眼身旁的许辉,连忙将食指竖在嘴上,微笑着“嘘”了一声,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

许辉会意地点了点头,哆哆嗦嗦,将兴奋不已的目光,投向江口的成都方向,等待张献忠人马的到来。

杨展见许辉心领神会,脸上露出不异察觉的笑意,巴望着张献忠的人马,出现在江口的伏击地域之内。

张献忠从船头回到船舱,见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急匆匆前来禀报:“皇、皇上!江口方向两、两岸,仿、仿佛有、有人马调动的迹、迹象!”

窦名望虽然身经百战,见江口方向有些异样,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说起话来,竟然结结巴巴的,仿佛如临大敌似的。

“窦将军何必这么大惊小怪的?发现杨展的蛛丝马迹,实属应有之义。朕这次南下东去,正是寻杨展决一死战。既然这样,窦将军何惧之有啊?”张献忠看着惊慌失措的窦名望,连忙狠狠瞪了窦名望一眼。

窦名望无故被张献忠尅一句,心里有些悻悻然,不知道怎么搭话才好,顿时显得无地自容。

张献忠见窦名望低头不语,拍了拍窦名望的臂膀:“窦将军何必这样呢?朕只是说,身为朝中大臣,遇事要沉得住气,大敌当前,不可自乱阵脚。”

“轰!轰!轰!”张献忠的话音刚落,远处的右岸山坡上,突然传来三声炮响,震得水里的战船,突然摇摇晃晃。

放在茶几上的茶杯,顿时掉在船舱里,突然之间摔得粉碎,溅起的茶水,打湿了张献忠的龙袍。

窦名望扶着踉跄的张献忠,指着巨响传来的方向:“皇上,远处山坡上的三声炮响,一定是杨展在江口,埋伏了人马。眼前究竟该这么办?”

张献忠一把推开窦名望,气恼地大步走出船舱,看着山坡上腾起的浓烟:“怎么说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速速传令三军,做好迎战杨展的准备。”

回过神来的张献忠,见远方漫山遍野,都是杨展的人马,顿时不觉大吃一惊。

那些隐藏在河湾里的快船,载着燃烧的薪草膏油,在数不清的水手驱动下,向大西水军的战船,“呼啦啦”冲了过来。

杨展站在离江口不远的山坡上,面对沿府河南下的大西联军,挥动令旗指挥着将士们,以部分兵力牵制大西陆军,主力则集中围攻大西水军。

按照原定的伏击方案,许辉领兵攻击大西陆军,杨展领兵攻击大西水军。

大西陆军受到许辉攻击,在组织几次抵抗之后,不得不向成都方向退去。

杨展见大西水军战船首尾相衔,且江口一带两岸陡峭水道狭窄,令左右翼伏兵阻止战船前进。

同时派遣满载薪草膏油等火器的快船,混入大西水军的大船中,肆意纵火焚烧。

刹那间,大西水军数百艘大小战船,突然陷入熊熊烈焰中。

因燃烧而腾起的黑色烟雾,遮天蔽日,直冲云霄。

原本以为江口方向的异常情况,只是杨展所部少量人马,对大西军的骚扰行为。

哪知道,三声炮响之后出现的情形,让略有心理准备的张献忠,顿时手足无措。

看着漫山遍野涌出的敌军,蝗虫般蜂拥而来的快船,张献忠感觉大事不好,连忙指挥大西军希图稳住阵脚,向杨展所部人马发起反击。

怎奈杨展所部奋勇当先,攻势凌厉,毫无防备的大西军,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看着眼前突如其来的变局,足智多谋的张献忠,也感觉一筹莫展,心急火燎,在战船上走来走去。

刘燕崔婉见形势不妙,连忙见健生婉倩领进船舱,躲避向战船射来的箭矢。

健生已经懂事,知道遇见敌军攻击,躲在船舱里默不作声,婉倩却被吓得大哭不止。

“皇上,微臣以为,杨展料定大西人马,必走江口,故而在江口一带,重兵设伏,以逸待劳,倾其全力,与大西军决一死战。眼前的情形,已经十分危急,皇上是否带领大西军,退回西京成都?还望皇上快快定夺才是。”汪兆麟看着激烈的厮杀场面,小心翼翼劝着张献忠。

早在四月军事会议不久,张献忠吩咐汪兆麟,为这次南下向东而去做好准备。

汪兆麟江鼎镇吴继善等大臣,连夜清点国库的蜀王金宝,蜀世子宝,永昌大元帅金印,以及金册、金锭、银锭、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金银珠宝,分类造册,呈送给张献忠审阅。

这次离开成都时,就将所有财物,悉数装船随行。

西边天际,飘来一团乌云。

午后的太阳,慢慢没入乌云之中。

一阵狂风突然刮了过来,满天的沙砾枯叶,从山梁上,打着旋子,卷到空中,明朗的天空,顿时昏暗朦胧,江口方圆数里之地,犹如地狱一般黑暗。

豆大的雨点,突然从天而降,打得树叶,“啪啪”作响。

一道耀眼的闪电,落在远处的树梢上,树梢旋即被劈成两段。

突如其来的隆隆雷声,似金鼓般,震撼着大地,回荡在山川河谷里。

顷刻之间,雨点变成倾盆大雨。

连绵的山坡,蜿蜒的江岸,顿时笼罩在朦胧的雨幕之中。

狂风停了又起,刮得人睁不开双眼,不得不屏住呼吸,等待狂风刮过。

如注的雨水,沿着颈脖灌进衣领,仿佛像落进水里一般。

大西水军的战船,满载金银珠宝,在杨展所部猛烈攻击下,因河道狭窄又首尾相接,而不能相顾。

杨展人马驾驶快船,燃着“噼噼啪啪”熊熊大火,火势借着风势,势若燎原,大西战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受到攻击的大西水军,冒着大雨用江水,扑打船上的火焰,却因火势凶猛,收效甚微。

杨展身披斗笠,头戴铜盔,率领所部从岸上,用火铳弩矢发起进攻。

大西水军人马被打死、烧死和溺水者无数。

那些走投无路的大西将士,不得已跳入滚滚的南河水里,奋力向岸边游去。

未及上岸的,被蜂拥而来的敌军,斩杀于河里。即使冲上岸的大西水军,也被杨展所部斩杀贻尽。

一时间,滚滚流淌的南河里,大西水军将士的遗体,竟然堵塞了宽阔的河面。

熊熊燃烧的大西战船,有的正在慢慢沉没,有的歪斜在南河岸边,几艘完好的战船,已经成为杨展所部的战利品。

一些登上战船的杨展将士,正在抢夺船上的金银珠宝,有的不惜兵戎相见,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气得杨展,七窍生烟。

眼见大西军败局已定,张献忠下令,将船上金银珠宝,悉数抛于河里,不得不带领残部,纷纷弃船上岸,急匆匆策马,向成都方向而去。

张献忠没有想到,在不经意之间,彭山江口水域,成了大西军南下东去的伤心之地。

这场刻骨铭心的战斗,大西国不仅损兵折将,大量金银财物丢失贻尽。

登岸的张献忠,不舍地回过头来,看着无数燃烧的战船,慢慢沉入滔滔河水之中,流下了两行悔恨的泪水。

最让张献忠痛心疾首的,不仅是将士们的宝贵生命,还有大西国册封妃嫔金册,蜀王金宝,蜀世子宝,永昌大元帅金印,西王赏功金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以及明朝藩王府的金银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至于沉入江口的银两,则无法一一统计,估计数量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