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等名言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中言。就是说,矩不正,就画不出真正的方形;规不正,就画不出真正的圆形来。一个人想要完善自己的人格,除了反躬内省,还要学会“守规矩”。规矩就像牵着风筝的线,看似是一种束缚,实则指引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中言。意思是说,想要知道物体平直与否,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检测;想知道物体方圆与否,必须借助规矩尺来测量。喻指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则。

守得住规矩,才守得住己心。规矩不是束缚你的牢笼,而是使你时刻警惕的戒尺。当这把戒尺悬在你的头上时,你才能清醒顺利地走完一生。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个难得的清官,但不幸的是,他生在了贪官污吏横行的年代。而自己所在的SD省潍县又是山东最富的县,各级官员人人眼红,都想来捞一点油水。

有一次,从京城来的钦差送了郑板桥一对红绸遮盖的食盒,里面藏了一百两银子。在当时,这是有名的“敲竹杠”,言外之意就是:我给你一百两,你就得十倍奉还我。

郑板桥自然懂得其中真意,但他却不动声色地收下了一百两银子,并把这些银子分给了下级官员。然后让人把红绸子盖上,将空盒还给了钦差。

欽差收到空盒后,非常生气,但他又找不到郑板桥的政务纰漏,最后只好悻悻而去,并且留下了一首打油诗:

“潍县挺富都想啃,啃来啃去赔了本,百两银子全留下,痛得我觉没法困。”

这诗传到翰林院,翰林们把它收录进《戒官册》,从此来潍县敲竹杠的人越来越少了。

郑板桥不顾个人前途荣辱,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了自己“不逾矩”的态度,被世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