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养生无术是有术
- 闲云野鹤集今古名言每天说几句
- 赵海中
- 1074字
- 2023-02-11 12:49:01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的养生之道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身和谐,达到心理平衡,心态好,身体就好。季老早年已是多病的,最后活到98岁。
真正的和谐不只是外面的谦和,更是自己内心的和谐。开明豁达,拿得起放得下。
季老的晚年,身体并不比平常人强健,反而是多病的,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冠心病,哮喘等,他都患过,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活到了98岁高龄,这与他自己总结的“三不”养生术有很大关系。
季老有“三不”与“两好”。
三不是:一不锻炼(仅供参好)。这并不是杜绝锻炼,而且更重视大脑的锻炼而绝非锻炼体质。对他而言,这些都与心态有关,心态不好,再多的体质锻炼也是无益的。他一生勤于思考,即便到晚年也笔耕不辍,对大脑的锻炼使得他一直保持敏捷的思维,到暮年依旧能写出佳作。
二是不挑食。人到老年,多数对食物比较挑剔,担心饮食不当会引发疾病。季老却不然。他不忌口,不挑食,营养均衡。他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一直钟情于家乡的食物,并不刻意食用补品,饮食简单朴素。也许正是这种习惯,使得他营养摄入均衡全面,不缺乏营养,更延年益寿。
三是不嘀咕。不嘀咕的意思是不纠结于那些令人不愉悦、令自己想不开的事,不杞人忧天,也不徘徊于过往。这是放得下的大智慧。走运时,不得意过头,到霉时,也不垂头丧气。这不嘀咕不仅仅是放下自己心中的事,也能养成处事泰然,为人真诚的生活原则,少与人发脾气,少让自己生气,这样人际关系也会变好,人际关系好了,人的心情自然愉悦。
身体健康最主要的是心理健康,心态好。心胸豁达,与人为善,这是有一个好身体的根本基础。健身最根本的是要修心,要修一个好心态,修一个好的脾气、好性格,修一个宽容的胸怀。心态好了,每天的心情就好,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会好。
两好是:一是看书。他一生以读书为乐,遇到不顺心的事,往书房一坐,就能排遣大半。他不但读了一辈子的书,也写了一辈子的书。
二是养猫。暮年的季老,老伴与女儿相继去世,儿子又与他发生矛盾多年不来往,在这些精神苦闷的时刻,他养的猫咪给了他极大的精神安慰,也陪伴了他暮年的许多日子。
季老的养老长寿之道,其真谛应该是心态。心态是人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长寿老人多半心态平和。
季老的一生,做得非常通透明了的是:胸襟宽阔,,勤恳工作,舍得了,放得下,还善良有爱心,这种淡泊处世,不计名利的生活态度,颇有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子。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养生无术是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