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资治通鉴》记裁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惨痛的用人教训。春秋末年晋国大天智宣子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为继承人,结果导致强大的智氏家族遭致灭族之祸。为此,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论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并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著名论断,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司马光还按才德的不同构成将人才分成四类:“才德全尽为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并提出发人深省的观点:“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因此,司马光的人才思想是以德为先。用人当先求其德,若才德不能两全,“宁舍才而取德。”司马光认为,才胜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远比一个无才无德之人要严重得多。

所谓德,就是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

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德,乃立人之本也,德才兼备者,国之栋梁也。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就是凡人,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否则将无法立身世间,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没有道德的人在一起,如果人人嫌弃你,那么你如何活在人间?一个品行端庄高尚,处处为别人着想,而且还很有本事的人,肯定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成为社会的皎皎者。因此,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每个人一生的历练,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敷衍!光明的人生路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就看你怎么走!

为什么有的人家庭幸福,儿女孝顺,德高望重,富足平安,而有的人却家庭破碎,儿女不孝,恶运来袭,不得善终。都是一个“德”字了得。

人的德行还与身体健康有关。做了好事,行善积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心境平和,情绪愉悦,无忧无虑,健康长寿。正如孔子所言:“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