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等名言
- 闲云野鹤集今古名言每天说几句
- 赵海中
- 792字
- 2022-10-30 12:38:49
赵匡胤乃宋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黄胞加身,建大宋三百年基业。号称“马上皇帝,”“骑马登殿”。但世人多不知这“武”皇帝还会作诗。
宋朝陈岩肖《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一首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此诗冥冥之中预示了其后平定列国、统一中原的大业。赵匡胤统一中原,南方小朝廷李煜派大臣徐铉前来宋廷说项。徐铉认为赵匡胤是大老粗不通文墨,便极誇李煜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他摇头晃脑地朗诵了一首《秋月》,说这首诗天下传诵。赵匡胤笑道:“这是穷秀才的东西,不值得我去作。”徐铉不服,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给他看看。这时,满殿惊惧相视。赵匡胤却从容吟出“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的诗句。据说,这是他年轻时自秦中归途中,醉卧田间见到月上中天时所作的诗。徐铉听完大惊,“殿上称寿”。
曹操乃三国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灭汉兴魏,立曹氏天下。但曹操还是一个诗人,殊不知曹操的诗气势磅礴,文风古雅,为世人传诵。
曹操当年军事上统一了北方,是三国鼎立的奠基人物;而在文学上他更是主导了建安风骨,他的诗更有博大悲壮的历史气象,对于中国诗歌的成熟也有很大帮助。
曹操的《观沧海》,被沈德潜评为有“吞吐宇宙的气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时的曹操50多岁,刚刚建立了极大的功业,北征乌桓得胜回京,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看到了“水何澹澹,百草丰茂”。这几句诗歌有动有静,意义丰厚,诗人登高望远,大海一切收入眼底。内心的豪迈之感油然而生。……他把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但同时也展现出的是诗人的抱负。他要像大海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赋予了诗歌宏大的气象,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当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