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朝闻道,夕可死矣等名言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里仁》中语。字面意思是说,早晨闻知了“道”,即便是在傍晚的时候死去也不会遗憾的。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是什么东西这么重要,使孔子不惜生命去获取它?它真的比生命还珍贵吗?原来,“道”指的就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和道理,即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规则。

在当今语言环境中,通常把此处“道”解读为真理。朱熹曾说“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朱子原话的意思是说,道是万事万物本来的自然模样。如果能够明白万物之道是什么,则不论生死都是可以淡然相待的,所以朝闻道而夕死也是没有什么遗憾的。天地万物都应该按照他们本有的自然之理去运行,如阴晴圆缺、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人的意志不可违抗的真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中语。道可道,这里边的两个道的用法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道是名词,指自然规律;第二个道是动词,它所指代的是说出的意思。而名可名也是一样的,第一个名是指事物的外在,第二个名也是指可以说出的意思。这样的一个总体意思就是,可以说出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也就不是真正的名。

老子以及他的后学认为,事物的本真也就是道,是不可以说出的,你只可以体会事物的名,你也是不能完全描述的,你也只可以体会。庄子的这些名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应该深刻领会。

先秦时代是中国智慧的大爆发期,百家诸子,群星闪耀,而庄子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这种耀眼,不在于其学说日后成为显学,不在于其曾“拜相拜将”,匡诸候,成霸业,而在于《庄子》书里呈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鞭辟入里的说理,丰富的想象,让人受益匪浅。

智慧人生都追求这三种境界:

一、不拧巴性格。我们每个人,都见过自身和他人性格上的拧巴。和自己过不去,和别人过不去。会一路上障碍不断,自己难受,别人也难受。庄子曾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就是独立有我,独立自我,自我愉悦,自我滿足。对别人别太执着,对自己也别太固执。有些看不透的人,勉强不来的,就算了。余生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和有趣。

二、不焦虑心灵。在《漁文》篇里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胆小如鼠的人,走在路上,偶尔低头看到自己的身影和足迹,以为遇到了鬼怪,心里十分害怕。他想摆脱这些可怕的东西,就快步跑起来。不料步伐越快,足迹越多;跑得越急,影子追随越紧。结果精疲力尽而死。这就是“畏影恶迹”的故事。典型的因心灵焦虑而导致自身兵荒马乱的表现。

庄子是旷达的,他一生都比较清贫,却拥有充分的自信和快乐。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每天在焦虑中奔忙,最后却碌碌无为。不焦躁,不牢骚,这就是庄子的自我心灵把握之道。

三、不勉强生活。庄子崇尚“道法自然”,他认为人就是天地间自然生物的一种,也理应活得自然而然。这里強调的自然,其实就是生活越简单越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先从释怀和放下开始,释放那些已失去的,放下那些得不到的。不要总钻牛角尖,懂得放过自己,才能喜乐安然。愿往后遇见的难关和不如意,都不过是虚惊一场。愿过去所有的遗憾,都是未来惊喜的铺垫。愿余生,不为难别人,也不为难自己,且行且珍惜。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