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看范进
大家都知道范进是吴敬梓所写的《范进中举》的主人公,也都知道他是一位封建社会受科举制度毒害较深的读书人,在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但是,只知道这些,我们似乎还没有真正地了解范进。
其实范进还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不了解的范进,还会告诉我们许多学习上的秘密。
学习《范进中举》,我们不能只记住文章的主题,而且还应从文学阅读中学习作品的写作方法。换句话说,读写结合既是我们学习文学作品的方法,又是我们提升语文素养的钥匙。
下边就结合作品《范进中举》,谈一谈读写结合视角下的范进。
一、读出范进中举的激动,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是对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精彩描写。从这些描写里面,我们可以学会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1.动作描写:看、念、拍、跌倒、咬紧、走、踹、挣、拉等动词的运用,既写出范进中举的激动,又形象地写出了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特别是那一踹、一挣、一身淋淋漓漓的水,非疯者而不能为之,既典型又真切,使读者如临其境。
2.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语言描写极其简单,但非常有特色:一个词,两个词,三个词,词词成句,句句精彩,感叹在前,兴奋在中间,强调重复在最后,从不相信,到准确无误。一句话一个情感,三句话到达兴奋的极点。
3.神态描写:贯穿主人公发疯始终的一个动作是“拍手”,贯穿整个发疯过程的一个神态是“笑”。范进因中举而笑,因笑而疯。溯本追源,描写既写出了范进内心的快乐,又在快乐中写出了作者对范进无法摆脱科举制度迫害的无奈。
二、读出范进学习的艰难,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
范进追求功名利禄,热衷于科举考试。这既不是他的错误,也不是他的缺点。科举制度对世人的摧残那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典型人物的现实意义。范进无权无势,家境贫穷,天资又不聪慧,但大器晚成的奋斗过程,使我们了解锲而不舍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
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的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
……
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什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玩,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
范进的家境如此贫寒,他却能坚持学习,这样的精神不是我们今天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吗?文中哪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打击了多少世人的奋斗决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有什么错误,正如那句广告所说的,“一切皆有可能”。
三、读出世人的前倨后恭,学习对比突出主题的方法
(胡屠夫)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对比描写,不仅涉及动作对比、语言对比,还涉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里仅举一个语言对比的例子。这是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后说的一句话,与他在范进借钱时的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范进没有中举前,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挖苦、讽刺:范进中举后,他不仅说话句句拉拢,还抛出自己的儿子作为攀附女婿的资本。自己亲人一恭一倨的变化更能说明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是读书人,还有不读书的人。
能够产生对比的地方有许多。从主人公的角度讲,范进中举前后,语言变化了,心态变化了;从世人的角度讲,亲人、朋友、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态度也都发生了变化。在阅读中发现这些变化,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这些变化的根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读的目的是为了写,因此,我们应该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写人常用的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我们还应该结合读,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不要让学生一味地背诵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析人物,他们才能写出自己笔下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