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初会曹操

  • 三国强人
  • 流日
  • 3542字
  • 2020-10-23 19:08:12

等到黄埔嵩、朱隽大军赶来,黄巾已是溃不成军。两军加入也只是扩大战果而已。这也让黄埔嵩大感惊讶,虽然占了夜袭之利,但黄巾毕竟有八万大军,靠着三千军就能杀得黄巾仓皇鼠窜却是匪夷所思。孰不知,受惊的黄巾军看到如地狱恶魔般屠戮阎罗的张飞,仅有的一点勇气也荡然无存。将是军的胆,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好的统帅,作用可抵千万大军。官军在绝世猛将的带领下愈战愈勇。反观黄巾军,在张宝被杀,张梁逃跑之后,就只有跪地乞降的份了。

是夜,长社大捷,缴获物资钱粮马匹极多。张梁在颍川失利,北投张角去了,颍川黄巾势力基本肃清。黄埔嵩自是上表请功不提。

“大哥,张宝被俺给杀了。那厮为救他三弟,性命都不要了,我敬他是条重义气的汉子,能不能请大哥不要上报黄埔将军?我想葬了他,也算对得起这一世英雄了。”打扫完战场,张飞竟扭扭捏捏的跟我说。

“哦?呵呵,人是你杀的,功劳是你立的,既然你有这想法我自是不会反对。尸首交给朝廷免不了枭首戮尸,保全他一具全尸也算了你的心愿吧。”想不到大老粗张飞还有这心思。虽然张宝是他杀的,但同样张宝临死前表现出的大义也得到了张飞的认可,但立场相左,人不得不杀。

“乱世纷戈,英雄相惜,人生难得几知己。若得太平天下日,把酒言欢自不提。

缴了贼兵,斩了敌将,杀戮无休争寸地。功成骨枯谁英雄,秦皇汉武空乏力。

周公吐哺,涎足握发,良谋勇武用命时,他朝待得天晴日,敢笑如此尧舜禹。”

忽然想起了文字狱,不知道东汉是不是已经出现。情之所动,竟不自觉发出感慨,幸亏没被外人听去。

“俺听不懂,大哥是答应了?”对牛弹琴说的就是张飞......

“恩,既然你不要这天大的功劳,我成全你便是。你且藏好他的尸首,待得几日,差人送去张角处,让他兄弟好生安葬了,也不枉他一时英雄。”张梁现今生死不明,张宝被张飞斩了,张角不久也要病死。这三兄弟下场确也够凄惨的了。本是官场腐败,朝廷无道,使得天下动荡,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反抗也在情理之中。但却以失败告终,最后尸骨无存。可怜了这不第秀才,落得个家败身死的下场。也许朝廷容不得他们,不过在我们看来怎能不说这张氏三兄弟不是一时英雄呢?

“谢谢大哥。只是大哥的功劳......”

“无妨,破了黄巾本就是大功一件。更何况,如今朝廷能不能论功行赏还为未可知。即便有再大的功劳,若无门路,也是求官无望。到时走些门路也不会差了奖赏。”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为了不让张飞心生芥蒂,我故作轻松的说道。

当天晚上,黄埔嵩大摆筵席,犒劳一众将士。我兄弟因献策有功,又是打的前锋,因此更在嘉奖之列。

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难得一时的逍遥快活。但宁静没持续多长世间,就有军士报来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消息:营外有队军马前来求见。自称是骑都尉曹操,前来助战。

受现代戏剧小说等影响,曹操在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白脸奸臣,奸猾小人。总之负面评价远远多与好评。但随着对三国的认识加多,我越来越不以为然,反而更看好曹操。无论治军,理政,权谋,文采,曹操都可说是出类拔萃。削发代首,梦游杀人,斩督粮官,分兵屯田,诗词歌赋,相信对于熟悉三国的人来说,这些曹操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只是受正统的拥汉思想,人们把曹操归为奸臣一类。作为现代人,应该看到朝代变迁的历史必然性。正所谓大汉气数已尽,和当有人取代。尽管如此,曹操一生还是没有称帝,可见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忠君思想。只是当时社会,朝廷是毫无威信了。诸侯哪个不是对朝廷阳奉阴违,又为何独骂曹操?难道说袁绍拥了帝就会对皇帝恭敬有加,唯命是从?

“快快有请。”黄埔嵩应该认识曹操,而且应该是熟识。听说曹操前来,显得格外高兴。我也想看看这神乎其神的一代奸雄,会不会有三头六臂?

片刻军士领进来一位少年将军,皮肤黝黑,剑眉星目,七尺身材却掩盖不了那傲人的英气。漆黑的铠甲给人一幅厚重的感觉,可见曹操也并非文弱之人。双眼晶光时现,透漏着睿智之气。论长相属于那中不算养眼但令人倍感亲切那一种,很难想象就是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少年将军在未来几十年间,纵横捭阖,驰骋中国大地,称霸诸侯之间的。

“下官拜见黄埔将军、朱将军。”此时的曹操只是个骑都尉,还没有日后割据一方那种霸气,在黄埔嵩面前,一脸恭敬神色。

“孟德免礼,今番我军大败黄巾,特摆筵席庆功,孟德不必拘礼。”黄埔嵩倒也没摆架子。一幅温和长者的气度。

随后曹操在黄埔嵩右手入席。

“多谢将军。不知这位将军是?”刚落座,曹操竟把目光落在我身上。可能是见我席位在黄埔嵩左手首位,但又未曾见过我,故而发问的吧。何况我身后还坐着关张赵三个一看就非等闲之辈的猛将,更是惹眼。

“在下山野村人赵强,见过曹大人。”我赶忙起身行礼。毕竟曹操现在大小是个官,而我不过一届平民。更重要的是,曹操确实是有能力的人。给他见礼,也不违心。

“哦?”曹操似乎是不敢相信,眼现疑惑。任谁见到能坐在黄埔嵩左手首位的人竟然是白身恐怕都会有疑惑。毕竟曹操现在也还年轻,心计没有那么深,没有到宠辱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

“这位便是这次献策破黄巾的首功之臣赵子颖。进谋献策,冲锋杀敌,子颖当为首功。”黄埔嵩适时介绍道。我忙称不敢。居功自傲那纯属找死,我可不想现在黄埔嵩刚对我有的一点好感再化为乌有。

“强本常山野人,苦于黄巾战乱,方才纠结乡勇,前来助军破贼。虽有微绩,不敢言功。”

这次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道:恃才不骄,居功不傲,谦而不馁,恭而不阿,确是一位英雄人物。“果然是位英雄。相信子颖兄日后成就定然非凡,还望到时莫忘旧识啊,哈哈!”不愧为曹操,言语间都在拉近于人的距离,这也是日后求才不可或缺的品性。孰不知,正是曹操这一句话,日后让我想起了和曹操的旧交,一时心软放了他一次。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曹大人过奖了,小人万不敢当英雄之称。曹大人刚正之名小人早有耳闻,今日得拜君颜,足慰平生。日后还望曹大人多多提携。”溜须拍马谁不会?两句好听的话哄的你晕头转向,何乐而不为?

“呵呵,子颖过谦了。不知这几位壮士是?”曹操也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我身后的关羽张飞赵云身上。毕竟他们三个杵在我身后,过于显眼。

“吾之义弟,关羽、张飞、赵云是也。”虽然曹操眼里的失落之情一闪而逝,却还是被我发现了。曹操此时竟已有了培植自己势力的想法,要么也不会对人才敏感到这种程度。想想也是,被众人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又有“天下将乱,非命世之臣不能济,安天下者,其在君乎?”的预言。换做任何人,没有点想法是不可能的。要想有自己的势力,首先就得有人才。关张赵三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凡,曹操听说是我义弟,又怎能不失落。既然不能拉拢,那套套几乎总可以吧。

“三位皆英雄也,曹某敬三位一杯。”

反观三人表情,关羽是宠辱不惊,张飞是笑笑呵呵,赵云则是不置可否,颔首回礼。

这一幕只是曹操入席后的小插曲。曹操在京都任洛阳北部尉时,就已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深得清流好感,在这些武将之中人缘也算不错,此时推杯换盏忙得不亦乐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黄埔嵩还是把话题转移到了现在战况上来。

“如今黄巾虽破,然贼首未陨。张宝张梁下落不明。董卓屡败,朝廷已下令本将军代之,明日赵强随本将军北上,追杀余孽;豫州赵弘,聚众数万,袭击南阳,曹操可随朱隽将军前去破敌。吾等南北齐下,共同破敌。待到功成之时,定为各位请功。”众人也齐声应诺。酒宴至晚方散。各部自去准备不提。

“大哥,张宝尸首若随军而行,日久腐臭定被他人发现,况且等到了广宗,两军对垒,我们又怎么运入城中?”回到营帐,张飞跟我说道。不得不说,张飞有时候脑子并不笨,只是大老粗的他一般都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很少动脑子而已。话说张飞早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就把张宝尸体用箱子装了,上盖布幔,再填粮草,当作辎重收入军中。若过得几日尸体腐烂,很难不被别人察觉到,故有此说。

“这个为兄早已想好,明日行军,我便提议,吾等先行,混入广宗以为内应。届时携张宝尸首,送归张角便可。”

“大哥要亲自去见张角?”关羽还是比较沉稳,立马就点出了我话中的意思。

“嗯,张角本是不第秀才,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携黄巾反,天下动荡,也算一时豪杰,我想亲眼看看这位大贤良师是何人物?”

“大哥万万不可,张角虽非奸恶之徒,但毕竟是我兄弟杀了张宝,若张梁回去禀明张角,大哥前去,岂不危险?若要送还尸首,差一小卒前去即可,不然我兄弟去也行,大哥怎能亲自前去呢?”赵云此时也建议道。

“诸位莫再相劝,我主意已定。况且凭我四兄弟能耐,黄巾岂能困住我等?为兄亲自前去,一是送还尸首,以表对英雄之敬,二者乃是亲眼见识下大贤良师,也算了自己心愿,我等既是善意相去,料必不受困。兄弟勿忧。”

三人见我主意已定,知再劝无益,也便不再言语,自去准备了。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趟广宗之行,危险是没遇到,却遇到了来三国见识的第一位美女。虽然还未长成,却也出落的亭亭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