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品导读

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和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本书选取了其中脍炙人口的8篇,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红鞋子》《豌豆上的公主》《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夜莺》。

在开始写童话之前,安徒生已经开始写作。他写过小说、诗歌、剧本和游记等,并且获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1835年,当他正式出版第一本童话故事集时,他就决心以毕生的精力为孩子们写作。这一年,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开始写孩子们看的童话了。你要知道,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在安徒生生活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单调而压抑。而他本人早年生活十分贫困,悲苦的童年、艰辛的求学与成长经历,以及他对下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驱使着他要写些“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他爱孩子,希望能为那些穷苦的孩子写些美丽且富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而为社会写童话,让现实与童话交织,则是安徒生的一大首创之功。他认为,“最奇异的童话是从最真实的生活里产生的”。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对小女孩在饥寒交迫、孤立无助的情况下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写出了她对美食、温暖和亲情的幻想。小女孩点燃一根又一根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看见了温暖的火炉、肥美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最亲爱的奶奶。这样的幻想是当时丹麦社会中贫苦民众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真实展现了他们无法保障温饱时的心理反应,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安徒生把自己当成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希望通过童话故事告诉他们很多道理,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的故事大多是带着微笑与温柔的悲剧,虽然会出现悲伤的结局,但也有着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从这些故事里,孩子们能够学会珍惜、关怀与爱。在《坚定的锡兵》中,锡兵天生就有缺陷,生活更是充满坎坷。然而在遭受了生活的种种打击后,他的心中仍旧燃烧着希望之火。故事的最后,锡兵和心爱的人一同葬身火海,这种看似悲剧的结尾其实是在告诉读者,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挫折,但坚忍的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品质能让我们获得对抗困境的勇气和力量,忍受磨难,憧憬未来。

安徒生还认为,自己写的故事在被“讲给孩子听时”,孩子的父亲、母亲也正在旁边听,所以他的故事同时会给成年人“提供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这样,安徒生的童话又多了一重使命,即不仅要丰富孩子们的想象,更要为成人带来启发。比如在《皇帝的新装》里,他让一个孩子在结尾处喊出了“他什么衣服也没穿”这句真话,这是安徒生为成年人提供的一面生活的镜子。他以轻松活泼的对话,说出一则爱慕虚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丹麦社会的晦暗风气,抨击了成人社会的虚伪,歌颂了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可见,安徒生的童话确实不仅是孩子的,也是成人的,因此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何妍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