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会观察,作文素材就有了源头活水

作文无话可说的素材恐慌究其原因是不会观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我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观察其实是着有自我思考、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色彩的一种“看”的行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仅是角度不同,也可以理解为观察者个体的不同。不同的观察者会让同一个事物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更何况“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一定是不同的,写作中就需要把这种不同进行表达和摹写,这样才不会千人一面、千面一孔。

观察有两种,一曰定向观察,就是根据写作要求对具体事物有目的进行地观察,从中获得写作素材。一曰随机观察,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凡遇到新鲜感受和新颖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我们认为随机观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因为一旦习惯养成,学生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从而头脑中的素材会越来越丰富,形象的描述是“文思如泉涌”,不仅如此,个人的精神气象也会改变。

下面列举“于细微处见观察功力”的三个方面例子:

动物描写片段

【例文1】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朵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猫》老舍

【罗老师点拨】读着这段文字,那种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萌萌哒”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腿脚不稳但活奔乱跳,玩鸡毛、线团跌倒爬起,再跌再爬,胡乱撞来撞去,糟蹋花朵,打碎花盆,攀上柔软的花枝荡秋千,像极了爷爷眼中的宝贝孙子,怎么看都是戏,都可爱。观察中作者的感情自然融入其中却不着痕迹。

植物描写片段

【例文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

【罗老师点拨】这是描写荷花荷叶的神来之笔。先画出荷塘的图影,曲曲折折那就有了天然之趣,上面荷叶弥望,叶子像伞一样撑起,高高出水,就有如同蛮腰的亭亭玉立的舞女的小裙,叶子之间有白花,开与未开姿态万千,又像极了妙龄绽放或者含情脉脉的少女。作者的想象此刻异常丰富,碧叶上的白花成了熠熠光芒的明珠,再整体看去,成了从水中出浴娇软无力的美人。不仅有形,还有清香,这清香如同曼妙音乐让人陶然心醉,似断似续。这是夜晚清风的馈赠,同时呈上的还有叶与花的颤抖……

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朱自清心醉神摇,神思飘荡……

场面描写片段

【例文3】卖猪的场上,他们把小猪崽的耳朵提起来给买主看时,那种尖锐的嘶喊声,使人听来不愉快至于牙齿根也发酸。

卖羊的场上,许多美丽驯服的小羊儿咩咩地喊着。一些不大守规矩的大羊,无聊似的,两个把前蹄举起来,作势用前额相碰。大概相碰是可以驱逐无聊的,所以第一次訇的碰后,却又作势立起来为第二次预备。牛场却单独占据在场左边一个大坪坝,因为牛的生意在这里占了全部交易四分一以上。那里四面搭起无数小茅棚(棚内卖酒卖面),为一些成交后的田主们喝茶喝酒的地方。那里有大锅大锅煮得“稀糊之烂”的牛脏类下酒物,有大锅大锅香喷喷的肥狗肉,有从总兵营一带担来卖的高粱烧酒;也还有城里馆子特意来卖面的。假若你是城里人来这里卖面,他们因为想吃香酱油的缘故,都会来你馆子,那么,你生意便比其他铺子要更热闹了。

到城里时,我们所见到的东西,不过小摊子上每样有一点罢了!这里可就大不相同。单单是卖鸡蛋的地方,一排一排地摆列着,满箩满筐的装着,你数过去,总是几十担。辣子呢,都是一屋一屋搁着。此外干了的黄色草烟,用为染坊染布的五倍子和栎木皮,还未榨出油来的桐茶子,米场白镑白镑了的米,屠桌上大只大只失了脑袋刮得净白的肥猪,大腿大腿红腻腻还在跳动的牛肉……都多得怕人。

——《市集》沈从文

【罗老师点拨】这是一个很有生活味的场面描写,市集上卖猪、卖羊、卖牛、卖面、卖酒茶、卖鸡蛋……

在作者精细的描摹下,仿佛能听见猪的“尖锐的嘶喊声”,看见羊的“前额相碰”和牛场周围的喝茶喝酒、锅内“煮得””“”稀糊之烂””“””的下酒物……所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用文字写作如同用画笔绘画一样,应该是逼真的,能嗅到生活气息的。

【学生片段练笔】

【学生习作】观察片段练写

韩盛明《钟楼》:只见漆黑的夜空中,一抹璀璨的彩色光芒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远看,这里是繁华都市中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奇妙建筑。近看,这里金碧辉煌,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新颖的高楼大厦。这楼是这一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与另一座楼对峙,就像是隔桥相望的织女牛郎,千年不能相聚却相视一笑千年。这古色古香却又雄伟的楼阁名叫“钟楼”。楼上的一口大钟用来报警报时。清晨,可听见那里传来的悠扬钟声,人们听闻钟声起床,开始上学、晨练,一派生机;中午,这钟声又伴随着人们休息的步伐,并且提醒人们下午的工作和事务;黄昏,钟声劝回出巢的鸟儿,也劝回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直到夜幕降临,人们便都从家中出来,在钟楼附近三三两两地聊天,或者运动,伴随汽车的笛声,好一片热闹的景象。等到夜深人静之时,繁华褪去,在人们的酣睡声中,钟楼也焕发出了昔日的风采。回首千年,钟楼仍巍然屹立,它是这伟大时代的见证。

【罗老师】观察也是要有顺序的,你理一理,调一调,会更棒!

李佳琪《滑旱冰》:妹妹换上旱冰鞋,腰还没直起来,脚下的旱冰鞋就已经滑起来了,接着身子摇晃了几下,她就发出了“哎呀,哎呀”的呼救声,我忙跑过去扶住她,问道:“怎么,不会滑了?”她努起嘴巴,瞪了我一眼,推开我的手。只见她腰往下一弯,撅起屁股,两腿分开,双脚慢慢地向前滑去,就像一只好奇的小鸟欲欲试飞。

没过几分钟,她的双腿劈开,“扑通”一声,屁股重重地摔在地上,双手支撑在地面,我连忙搀起她,拍拍身上的土,她却挣脱了我的手。这时只见她身子下蹲,猫着腰,双臂展开,伸直,身体保持平衡,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又向前滑去。这次她放慢了速度,脚底下有了规律,时而两脚分开,右脚向前猛一蹬去,左脚跟着滑快了,等双腿并拢时速度就减下来了,就这样循环着向前滑去,脚下留下了一串串彩色光圈。

最后,只见她右脚尖轻轻一抬,垫住后跟刹车,双臂缓缓落下,速度慢慢减下来了,双脚并排,直起腰,停下了。

【罗老师】动作的连贯性很好,就是要让读者能够通过你的描写,还原操作要领,能够如法炮制,也学会滑旱冰。

艾瑞杰《石头记》:哈哈,大家别误解,我这《石头记》可不是《红楼梦》,我用这个题目是想给我的石头获取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赞誉。

记得那是我在太白石头河游玩时捡到的,没想到它在我的眼中竟然成了一枚奇石,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它的奇妙之处。

或许是波纹冲刷它的缘故,它记录了每次波纹冲刷的痕迹,你看,它好像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很有层次感。

其实它的奇妙之处并不仅仅在这,而是它有“三大像”。第一,将它横着,宛如一头意气风发的公牛,仰头向天,也许在向苍天宣扬它的意志;第二,将石头竖着,你会看见一只鸟儿,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它并没有在蓝天下飞翔,而是合起翅膀在枝头高歌,瞧!石头上的一层层波纹就像鸟儿翅膀上的羽毛,栩栩如生。

这第三像最压轴,它散发着中国独有的墨香,可是书法界的一大瑰宝呢,瞧!斜放着,多么像书法中的一斜点,再加之它黝黑的身体,使这一点看起来更加清晰。这就是我这宝石的“三大像”。相对的,它还有“一小像”——仔细观察侧面,你会发现它的层层波纹中还有许多微小的孔洞,而整个侧面就像一峭壁,所以看着它,我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麦积山的石窟。也许,它就是大自然给予人们某个石窟的缩影吧!

总之,我这块宝石它既像一头意气风发的公牛,又像麦积山的石窟,更像一只静卧枝头的小鸟,而我却更喜欢它具有墨香味的这一“点”。

【罗老师】只有喜欢,才会观看,你把一块司空见惯的顽石视如珍宝,难免让人产生敝帚自珍的讥笑,但罗老师不会这样,还要向你学习呢!因为你的眼中这块石头变化无穷,有巨大的、吸引你的魔力,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爱生活,处处花香四溢,眼中遍地风景。

肖博垚《花鸟市场》:回家总会经过一个牲畜市场,说是牲畜,也不算确切,这儿只卖鸟鼠鱼虫,过来的牲口也许已在隔壁肉店售买台上了吧。这些玲珑娇小的小家伙们也应庆幸自己没有躺在别人的饭桌上。

鸟儿多是鸽子,也有少数黄鹂,一只就要占一个笼子,细看也不在少数。更何况卖主还要将它们悬挂于树上,想想,那真是极为费力,还不如堆在一起,恰似一座楼房,一间屋紧挨一间屋,上下左右,好不雄伟。有时鸟儿之间相互对视叽叽喳喳,像是交谈、窃语,徒增了份情趣。市场上很少有人来买鸟,不时有路过的孩子想买,陪伴的爷爷奶奶就会劝道:“孩子啊!小鸟也有爸爸妈妈,你怎么忍心将它们拆散呢!”,“那就把它的爸爸妈妈也买来,这样一家就团聚喽!”孩子天真地答道。“这……”爷爷奶奶无话可说,只得匆忙带孩子离开了。旁边有个卖小仓鼠的,白色的、棕色的,也是一只一笼。小鼠十分新奇,在笼中小圆环内不住的奔跑,极有活力,很快便被撒娇的孩子们买下,欣喜地期待着又一个新家,而大鼠早已慵懒,也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哪有力气在小环内奔跑,店主是否时常望着它叹气呢?也许它一生就只能如此无奈的注视来往的车辆吧?此时,鱼儿则在水缸中,轻甩着小尾巴优雅地游动着,如此小巧敏捷,真是与前二者截然不同,一缸有数十玩伴,你追我,我逐你,生活极不孤单,真是趣味十足……。

【罗老师】刚开始写作,不要担心模仿会让别人嘲弄,每个大作家起步阶段都有过亦步亦趋的模仿,这是必经之路,你的这篇很有沈从文的味道。顺序方面也要着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