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出来,曹菲直接回了宿舍。
她爬上床,从枕头里面的里面,拿出张争光写的信,对比贺卡上的每一个字,从细枝末节里发现了不一样。
贺卡里的字看着像张争光的笔迹,但实际不是。
张玛瑙,张争光的妹妹,曹菲茅塞顿开,上次约她出去的信,是张玛瑙仿的,张玛瑙看过她和张争光的信,也会模仿哥哥的笔迹。
可为什么,她要害她呢?因为,和马宁是好朋友?
哦,原来如此。
看来马宁,还是存着害她之心,没事,她多加提防就是。
*
午饭时间。
马宁和张玛瑙一下课就跑出来趴在天桥上,望着文重班教室的方向,她们看见曹菲走出教室,心下窃喜,却发现曹菲去的方向是饭堂。
张玛瑙泄了气,“她不上当了。”
马宁拿出手机给混混打电话让不要守了,人没去。
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但这规定只规定得了好学生。
——
饭堂。
曹菲打好饭,静静地吃了起来。
“我就觉得奇怪了,我买的明明是土豆炖牛腩,给我打的全是土豆。”董欢在她旁边坐下,不满道。
“土豆也很好吃呀!”
“哪里好吃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比什么?”
“我前面站着的是张争光,你不知道打菜阿姨给他打了多少牛腩,他那道菜干脆叫纯牛腩好了,真是好气,年纪那么大了还看脸!”
曹菲心下一松,自己果然没有猜错,约她出去的不是张争光。
“你下次找叔叔打饭的窗口买饭不就行了!”
“饭堂里哪个窗口是叔叔打饭,不都是阿姨,男的都在后厨掌勺去了!”说着撞了撞曹菲胳膊。
曹菲不明所以,抬眸见董欢一个劲的给她使眼色,用脑电波告诉她看右边。
她转头看去,差点没噎饭,只见张争光正在她右边的位置落座,饭盘里大颗粒的牛腩不折不扣的饱和了,一粒挨着一粒。
好吧,她和董欢交换了眼神,承认打菜的阿姨偏心过头了!
董欢嘴里砸吧着土豆,眼睛望着张争光盘里的牛腩,曹菲知道她一顿不吃肉就心慌的毛病,赶紧把自己盘里的鸡丁挨个给她夹去,然后加快了吃饭的速度,有他在旁边,她如坐针毡。
“你别吃太快,小心噎着!”
张争光一句提醒,让曹菲和董欢同时噎了口饭,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尤其是董欢,她左看右看,嘴里含着饭问,“你让谁别吃太快呢!”
张争光看了一眼曹菲,漆黑的眸子里尽是光。
董欢不解了,“曹菲?”
张争光大方承认,雕塑一般的面容毫不避人地对着曹菲,嘴角浮起了斜斜的微笑。
董欢惊了,八卦极了,心里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曹菲和刘昕时分的原因,难道是张争光?为什么啊?不会啊!
曹菲慌了,噎着饭在喉咙,不敢正视也不敢看董欢,只低着头继续扒饭,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将餐盘里的饭菜消灭光了。
“我,我先走了。”
——
曹菲一边洗碗一边想,他怎么就能镇定自若的坐自己旁边呢?
还是一身黑,他好像很喜欢黑色,印象中的相遇,他都穿着黑色的衣服,这大夏天的,黑色吸热,他不烫吗?就为了突出个性一直穿给黑,也太个性了吧!
个性的让人感觉不一样!
不一样,确实不一样!有他在的方圆十米气场不一样,感受不一样,为什么呢?曹菲问自己,她的紧张和忐忑在他出现的瞬间跟着出现,凭空见了鬼!
唉!莫不是怕他不成,好像也不怕呀,那为什么?
*
刘晓玲整理好一大堆瓶子,袁五四装载上面包车,准备拉去回收站卖。
“今天不忙,我也一起去吧!”
远远的,刘晓玲感觉似曾相似,这回收站,怎么还整一树樱花,和周围形成鲜明的对比,绚烂的不行。
她记忆清晰,老家附近那里的回收站,也种着樱树,但春时才开,现在已经入冬,这树樱花依旧嫣然绽放,真是出奇。
“那是假树,”袁五四见她好奇,解释道,“老板说是他儿子买的,可能是为怀念小时候住的地方吧!”
小时候住的地方?刘晓玲一愣,这回收站莫不是?
“哎呀,还真是你们啊!”刘晓玲见到张父张母,一下子认了出来。
“哎呀,是你呀大妹子,真是好久不见了!”张母面色很是开心。
“我就说门口那树樱花看着惹眼,原来是你们,怪不得,怪不得哟!”
张母喜笑颜开,“呀,认识你家掌柜的,还不知道是你呢。”
开店之后,袁五四隔半月来卖一次回收品,和张父张母已经很熟,不知道他们和妻子,以前竟是老相识。
“不知道么,我这次要是不跟着他来一趟,估计还会不知道下去。”
张母看了看袁五四,拉着刘晓玲的手一个劲摩挲,“过的好就好,过的好就好!”
刘晓玲的手心都被摩挲出了薄汗也不知,只相见恨晚地应声,“好着呢,你也好着呢!”
那年,她死了丈夫,在饭店打工,替饭店卖废品认识的张母,两人见面时不时搭几句话,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她心中有苦就去找张母解闷,两个女人唠叨来唠叨去,最后说了些什么也不自知,但说完心情就好多了。
袁五四找她那会,女儿叛逆的很,她就跟张母拉了几句家常,张母给她出主意,让她带着女儿捡废品,体会辛苦和不易,不能妥协也不能心疼,这办法,还真是救了她。
后来,回收站搬走了,她也去了南方,两个人便断了音信,没想到,还能在这里偶遇。
“真是缘分哪!”
“可不是嘛!”
“有缘哪里都能相遇!我的好大姐!”刘晓玲慨叹。
听闻大姐的儿子和女儿都在第一高中上学,刘晓玲更是兴奋,“我女儿也在第一高中呢,马上高三了,什么时候让他们见见面,再续我们大人的姻缘。”
“这个,”张母面露难色,“我那儿子学习很好,但性格孤僻,不喜欢认识陌生人,而且估计我们叫也叫不来。女儿学习不是很好,和你家女儿低了一年级,可能不合适。”
“哦,这样啊,”刘晓玲转念想,确实不合适,后辈是后辈的缘分,女儿马上高三了,还是别被大人的事影响为好,但她真真的很开心见到张姐呢,“那没事,我们两好就行,以后常聚!”
“肯定要常聚么,大城市怎么住都是不习惯,不如咱那地方好!以后老了回去住!”
刘晓玲眼里,大城市好不好没感觉,只是提到回去,她不想回去,旧地有殇,不回也罢!
“噢哎,常聚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