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通过销售原材料,又进账两亿,这笔钱同样用来支撑新星公司的运作,以及给剩下的员工发放奖金。
原本程雨欣建议给那些经销商一些补贴,但是却受到了楚寒天的反对,他的观点也很简单,身为经销商,要对自身的业绩进行风险预估,不能背靠大树好乘凉,什么努力都不需要就能干捞钱,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最后程雨欣还是按照楚寒天的意思去做了。
第二次售卖,也大幅缓解了新星公司的财务紧张的状况,这三亿资金是之前新星公司所有的现金,现在通过售卖原材料就轻松挣到了这笔钱。
而且他们手里还囤积着大量的货物,若是全都售卖出去,那可是净利润啊!
相对于新星公司的死灰复燃,楚万顺和楚千让兄弟俩也终于产生了危机意识,他们终于不再自信满满,胜券在握。
不过他们倒是也没有完全丧失信心,因为就算新星公司有了资金支持,却也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新星公司跟那些供货商的合同期限是一年,等到支撑过这一年,他们就相当于把这个市场放弃了,届时新星公司在楚家的压榨之下将会失去所有的抵抗能力。
不过让他们登上一年的时间,未免也太久了,这兄弟俩为了加快进展,还是心一横,让更多的生产商来竞争。
市场本就只有这么大,越多的人进来瓜分这块蛋糕,自己能得到的就越少,利润也就相应的减少到很微薄的程度了。
如果不是楚家还会补贴钱进去,有不少生产商都已经开始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费那么大劲也挣不到几个钱,他们又不是做慈善的。
当手里的原材料再度被消耗一空之后,那些生产商直接找到新星公司来要求购买原材料,对此也有很多人提议拒绝。
毕竟现在市场上的原材料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要是他们不卖,那些人也就没的卖了,这样一来,原有的市场份额不就又都回来了吗?
但是楚寒天却并不打算这么做,仍旧答应继续供货,不过价格也在持续提高,已经相当于原本售价的两倍了。
对此,仍旧是有不少人表示不能理解,楚寒天也没有要跟他们解释的意思,正如之前他一言不合用工厂去抵押,贷款十亿也要大批量的进货的时候,也同样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做法。
但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他的决策是对的,一部分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开始静观其变,剩下的员工也都没有要楚寒天解释什么。
经过这半年的时间,新星公司的员工走了大半,留下的人也未必就是诚心诚意的想要并肩作战,如果这个时候透露出楚寒天的计划,很有可能会被人出卖,导致功亏一篑。
随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那些生产商也都开始提高产品的售价,否则就没有什么利润了,要么就是去找楚家要补贴,来维持低价售卖。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条路,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得到那么高的销量,就是因为售价低,如果跟正品售价一样,他们就失去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既然是楚家让他们出面帮忙围剿新星公司,那么自然也是需要他们来善后,总不能免费给人当枪使吧?
楚千让和楚万顺也是一个头变两个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材料,他们再着急也没用啊!
国内的那些供货商是指望不上了,就算是楚家势力大,但是在天价的违约金面前,他们也不可能去答应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不得已之下,楚家只能状告公堂,起诉新星公司垄断。
但是走法律程序,光是调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等到审判结果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那些生产商的要求也都很明确,要么你给我们补贴,否则我们是不可能给你们打白工的,或者就去找价格更低端的那些供货商,制造一些粗制滥造的货品,成本下降,自然就不用发愁利润了。
对此,楚家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他们的围剿行动之所以能产生效果,就是因为质量相仿,价格更低廉,如果搞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消费者又不是傻子。
产品的使用感受还是很重要的,而且他们打着楚家的旗号做事,就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迫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同意这些生产商要求的补贴差价。
就这么又过了一个月,楚寒天再度提高原材料的售价,已经达到了原本价格的二点三倍。
要知道,他们的产品利润大概是有一倍这样子,也就是说,现在的原材料价格已经要比产品的定价还高了,这么一来,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去花钱倒贴进去啊!
之前定价百分之两百的时候,那些生产商还在庆幸还有楚家的补贴,但是现在这个价格直接超出了产品,楚家就算再财大气粗,也不可能把这百分之三十的也给补贴了啊!
于是乎,那些生产商纷纷撂挑子不干了,联合起来去要求楚家再度增加补贴。
楚万顺兄弟俩为了起诉新星公司垄断的事情正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心情对付这些人?只敷衍他们再坚持一阵子,很快就好了。
但是这话根本起不到多大的效用,那些生产商才不管你在干嘛,反正想要我帮忙做事,就要给我相应的好处,要不然玩呢?
楚万顺兄弟俩现在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们现在是骑虎难下,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毕竟从楚家发展到现在为止,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要是这次的收购宣布失败,那他们以后还如何能在楚家抬头?
是以,他们也只能继续咬牙,答应了生产商的补贴要求。
就这么又过了一个月,新星公司的原材料定价再度拔高,达到了原有价格的二点五倍。
这就让人忍不住骂娘了,他们就算是个傻子,也看出来新星公司打算每隔一个月就涨价一次,除非能够判处他们这种行为构成恶意竞争,否则谁都拿他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