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质产业也在新星公司的影响力之下,好风凭借力,直接水涨船高的资产翻倍,成为耳熟能详的大品牌。
就算是那些原本很冷门的产品,在挂上新星公司的招牌之后,都会让很多人产生兴趣,也不管是不是刚需,都愿意买回来尝试一下。
这样一来,不管是第一分公司的产业,还是餐饮行业,亦或是芯片产业,都迅速成为业内炙手可热的品牌,引得后来人争相效仿。
原本的工厂根本跟不上疯狂增长的订单量,于是又疯狂的扩建,加大产量。
饶是如此,也还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那些日常必需的消耗品,更是在各大商超一直都是十分紧俏的热门产品。
甚至于,新星公司的产品也迅速被境外的人们接受并且喜爱,海外的订单需求也是同样海量,试想,数亿人的需求是何等庞大的一个数字?
眼看着单靠国内的几家工厂已经供应不足了,于是顾诗雅当机立断,在海外也投资建设工厂,专门负责海外的订单。
这些工厂也都在物流体系的范围内,全部都是智能化管理,需要用到的人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大大的省去了人力成本。
而且国外都比较重视环保这一块,所以在产品的研发上也再度做出优化,将其包装都变成可降解或者可回收利用的包材,这一举动也为新星公司赢得了海外的好评口碑。
新星公司一跃成为全球顶级的公司产业,并且他们的利润都是以亿为单位的,光是每天下来的利润都是一个让人咂舌的数字。
当然,不光是赚钱,新星公司也同样很舍得花钱,收入在源源不断的供应到各种投资上,除了那三大核心技术项目之外,还有工厂的建设、产品的研发等等,虽然单独看上去都不算多,但关键是新星公司的覆盖面足够大,所以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而新星公司的品牌效应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强,不知道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跟新星公司取得一些业务上的合作,甚至有的人不惜倒贴钱。
或许会有人觉得,有那么夸张吗?合作要是不图挣钱,那些资本都是做慈善的?
但不管你信或不信,事实就是这样的,诚然,那些资本也都不是傻子,不可能跟个冤大头似的一直往里倒贴钱。
因为他们深知,新星公司现在的声望有多么的大,这种声望可不是用钱打广告就能砸出来的,而是切实的让全世界的人都对其抱有信赖感,这是很不容易的。
试问,在这么大的影响力之下,还需要发愁不挣钱吗?
众所周知,新星公司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是很高的,所以它就像一个过筛器,只要是能禁受住考验的公司,都会迅速成为业内的一流企业,它所生产的产品会迅速得到认可,这种效应才是那些资本所看重的。
所以新星公司根本就不需要发愁合作商的问题,只需要抛出一个橄榄枝,自然会有数不清的公司愿意递交合作申请。
在这其中,很多人都抱着先到先得的心态,不管眼下能不能挣钱,背靠大树好乘凉,先抱紧新星公司这个大腿再说。
所有人都知道这会是一个多么具有潜力的市场,如果不能跟上这一次的趋势,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别说这些公司了,就连银行都想方设法的想给新星公司办理贷款业务,当然,他们给出的利息也低到令人发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么多钱,就算是放在银行里什么都不做都能产生巨额利息,现在被免费借给新星公司,你觉得他们这是傻吗?
当然不是,他们无比精明,正是因为看中了新星公司未来的市场潜力,所以他们愿意将其称之为投资,并且希望以此来换取新星公司未来的银行流水业务。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新星公司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些银行给出的让人无比心动的条件,并且理由很简单——不需要。
他们根本就不缺钱,也不需要欠下这个人情,想要谈生意那是一码事,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虽然那些项目研发每天都需要花费不少,但那些基础产业也都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会迅速补上空缺,再不济也有程家阳及其背后的无常团队,想要钱那是很轻松的。
说起来,程家阳所带领的无常团队也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以前最多只是玩玩,但是现在却较了真,证券市场上也有很多公司都对其闻风丧胆。
当然,程家阳也没有要一直薅国内市场的羊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滚雪球之后,他就迅速收割,将资金转入到境外账户,并且开始在华尔街的证券市场上进行博弈。
正如同当年的海外资本席卷国内市场一样,现在他也开始去收割那些万恶的资本家的财富。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相较于国内来说,国外的资本已经相对成熟,并且见惯了大风大浪,想要虎口夺食,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胆识和魄力去跟境外的资本对抗,但是程家阳不会。
他还年轻,富有冲劲,并且喜欢挑战那些有难度的事情,用他的话来说,要是跟一群绵羊博弈,久而久之自己的爪子也就会变得笨拙,只有时刻保持警惕,跟群狼争抢,才能保证自己的能力不会衰退。
程家阳虽然年纪不大,但一开始却是跟着楚寒天的,再加上在这方面倒还真是很有天赋,所以虽然偶有惊险,但都好在有惊无险。
所以新星公司真的是不缺钱的,他们唯一需要发愁的事情就是这些钱该怎么花。
这些项目的研究专家也都纷纷跟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工作,力图尽快破解这些未知的奥秘,但是可惜,这些事情都是急不来的,只能按部就班的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