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大唐银行和贞观债券
- 无限穿越:我就是先知
- 夜莹
- 2039字
- 2022-04-21 01:47:24
江澄开始收缩包围长孙无忌了:“不过若是我借到了钱,那就说明是舅舅德不配位,那我大唐的吏部尚书也该换个人了。”
“好!我和你赌。”长孙无忌觉得江澄对于亲外甥李承乾的皇位威胁太大了,所以不惜拿有实权职务跟江澄对赌。
江澄的秦王本来就是空架子,没什么实权,其实李二也未必会将皇位传给江澄。
因为江澄是杨氏所出,有前朝血脉,会引起朝堂的动荡。
不过此时朝堂上的大部分人和长孙无忌都是一个想法,都认为江澄实在是太想当然,这钱是那么好借的吗?还给那么低的利息。
唐朝时期的高利贷非常严重,朝廷向外贷款的利率在武德年间更是高达84%的离谱程度,民间借贷额出借利率高达年化300%之巨。
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利息利息太高了,百姓一旦还不上欠款就逃走了,一辈子都不会还了,所以实际的收益可能还没不到武德债券承诺的4%。
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当中借给三个人每人100铜币,一年要300铜币的利息,那么跑了两个人还有一个人可以偿还本金,若是只跑了一个就有的赚,三个人都跑了那就血本无归了。
不过一般人也都不会立即跑,而是先还着,还不起了再借新还旧进入一个套路贷的的模式,直到最后破产家破人亡,这笔借款就实在还不上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把这个人给杀了也没什么用,因为他身上实在是榨不出来一滴油了。
有聪明人一算,自己放套路贷一年实际上才赚个3-5%还得承受巨大的风险,现在不需要冒什么险就可以得到4%的利息,当然愿意买了。
另外民间放贷的人还要在家里养一堆打手用来催收,名义上是家仆,这个成本也是要从放贷的钱里面扣掉的,因此买武德债券绝对是只赚不赔的。
于是让诸位大臣们大跌眼镜的场面,试点发型武德债券的长安和洛阳当中那些富商大贾竟然争相购买,奔走相告,甚至最踊跃购买的就是五姓七望这些大家族了。
因为他们的家业庞大,家里的铜币只能放着生锈,也不能全数贷出。
这就像市场上想贷款的人有十万,可是有耕牛,房屋,土地这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的人却不超过一千,可是五姓七望有几十万的钱,怎么可能全放贷出去呢?
现在大唐发型了武德债券,就是让这些铜钱钱生钱最好的机会了。
江澄好歹也是现代人,既然近代开始就有很多西方国家可以成功发行低息债券成功了,那么就说明这些债券一定有其不同的地方。
“有钱了!”
“陛下真的弄到钱了!”这些官员们看到武德债券第一天皇宫门口就堆积如山的铜币,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现在大唐才刚立国一切百废待兴,这些钱足以充实大唐的国库了,而且江澄还是兵不血刃就拿到手的。
“天佑我大唐繁荣昌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征第一个带头给李二下跪了。
文武百官见状也都纷纷的下跪:“天佑大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平身,大唐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我儿秦王江澄,即日起大唐按照江澄的提议成立大唐银行,负责管理和监督我大唐的债券发行和兑付工作。”
得到权利的江澄却并没有骄傲自满,他责令各部,马上加强债券的防伪工作,第二严打假币和假债券,因为这两者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利润,甚至破坏江澄的计划。
不可计数的铜钱数量,把李渊都震动了。
“你说我的孙儿江澄真的弄到钱了?”
“太上皇,千真万确啊!”
“快带我去看看!”李渊看到堆积成山的箱子,士兵们还在源源不断的往这边搬运,高兴了都哭出来了。
“天佑我大唐啊!我李渊这辈子都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呢!”
另一边官员们也纷纷询问李二,应该如何处理这笔钱。
“陛下,现在朝廷有钱了,我们是不是要分别派兵运送到各地用来囤积粮食和药材?”
“不可!”江澄立即阻止了这些官员陈旧的一套办事手段。
“有何不可?”这些官员们就不明白了,有钱不花难道还能下崽吗?
“铜钱运往全国各地必然耗时长,而且还有被贼人盯上抢掠的各种风险,并不方便押运。”江澄解释了一下。
魏征的眼珠子转了转:“想必秦王殿下已经想好了如何运送这些钱财了吧?”
“程叔叔,我想请你选出五百精锐的押运士兵携带大唐新发行的贞观债券到各地去负责购买粮食和药材,长安、洛阳等地的的富商大贾皆可全力收粮和药材运往各地的府库,他们在外面赚到的100铜币贞观债券,拿到长安来本王可以给他们兑换102铜币。”
让富商大贾负责运输,到时候用债券购买高价粮食这可行吗?国库还不马上就要被花空了?
不过确实这样使用要省事很多,甚至省下押运铜币的军费和粮食开支也许比粮价上涨的幅度还小,当然也有可能更大。
不过这些人没想到的是,江澄其实是想用贞观债券来当纸币使用。
武德债券和贞观债券是同步发行,大唐为了防伪也用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方法,因为这个时候大唐就已经有银票了。
银票上有的防伪标识,债券上一个都不缺,而且比银票做的更加精美无缺。
江澄自己看着那一大堆的箱子也松了口气,幸亏当初选择的轮回空间背景是唐朝,要是再往前几百年,发行债券这种事情就别想了。
因为光纸就已经很贵了,唐朝在李隆基以前金银是禁止流入市场的,这个时候大宗交易的货币是生丝,也就是可以织成写字用的布的一种东西,价比千金。
由此可见纸张在唐朝以前是多么稀有,没有纸张,又何谈债券的发行记录和兑付工作呢?
江澄当初给李二上奏折决定成立了大唐银行的时候,就已经做得好了发行纸币的打算,当然不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