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功能熏蒸治疗机

熏蒸疗法又叫蒸气疗法、汽浴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熏蒸疗法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相应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多功能熏蒸治疗机具有药物汽疗、浴疗、按摩等功能,配置气罩,自动定位,可上下交叉喷汽治疗。可有效刺激皮肤,加速药物渗透,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图3-3)。

图3-3 多功能熏蒸治疗机

【仪器原理】

1.中医机理

(1)理论依据: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脏腑体表相关理论、经络运行学说)。《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2)治疗原则:

以中医“八法”为基本治疗原则(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补偏救弊)。《理瀹骈文》:“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以归,停者以遂,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为之降,陷下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敛。”

2.现代作用机理

(1)药物的渗透作用:

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气,其中药有效成分可渗透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

(2)皮肤的吸收作用:

熏蒸时皮肤毛孔开放,表皮的微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蒸气的吸收。

(3)改善局部微循环:

熏蒸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症产物堆积,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加速组织修复。

(4)蒸气的温热刺激:

温热刺激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及僵直,提高痛阈。

【操作方法】

1.将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扎紧袋口(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蒸锅内,加适量水,盖紧锅盖避免输气管扭曲。

2.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达到37℃后,嘱患者脱去外衣,换上专用衣裤,将治疗舱体立起,患者进入治疗舱,双下肢放在舱体两侧,合上治疗舱盖,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颈部用毛巾围裹,以防气雾外漏。然后缓缓调节舱体至舒适卧位接受治疗。

4.舱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39~42℃之间,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1次,2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患者的体质、耐受程度而灵活调整。

5.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治疗时间和温度应循序渐进,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治疗完毕提示患者走出熏蒸舱,并及时冲淋清洗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更换衣服,并饮用约300ml温开水或果汁等。

7.每次熏蒸治疗后,均应按“消毒”键对治疗舱内腔进行喷淋消毒(常规用1∶100的84消毒液),再用清水和纱布擦去残留的消毒液。

8.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临床应用】

1.内科

神经衰弱、慢性肾炎、各种水肿、腹胀、消化不良、慢性肠炎、重症肌无力、面神经麻痹、流行性感冒等。

2.骨伤科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损伤、肩关节周围炎、慢性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康复期等。

3.妇科

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脱垂、闭经、月经不调、带下病、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痛经、乳腺炎等。

4.五官科

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龋齿疼痛等。

5.皮肤科

痤疮、慢性荨麻疹、湿疹等。

6.儿科

小儿感冒初期、脊髓灰质炎初期、消化不良、蛲虫病等。

7.其他

可用于空气消毒等。

【注意事项】

1.全身熏蒸时治疗舱温度不要过高,控制在37~42℃,以防汗出过多,造成窒息、昏厥或虚脱跌倒,体虚者尤须审慎。

2.局部熏蒸温度不可过高,控制在50~55℃,以防烫伤皮肤。

3.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局部熏蒸者,应在患处盖毛巾,防止受凉感冒。

4.熏蒸结束后应适当休息,适量饮水,待恢复后再离开治疗室。

5.熏蒸器具和物品要注意清洁、消毒,全身熏蒸时要穿一次性衣裤。

6.压力锅务必放在加热器的中央,使锅底红灯亮。

7.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传播疾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