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三话:泉州废墟

泉州的敌军在炮火下撤退,新筑的泉州城再度化作火海,就像以前的泉州城那样……元军守不住泉州,那就留给我方一座废墟。面对化作焦土的新泉州城,华夏军将士无不愤慨悲痛,可又能如何呢?我军拿下泉州港一带之后,附近早已残垣断壁,看不到活人和活着的牲畜。元军采取焦土战略,想来是要断绝我军以战以战的想法。

战争本就无情,受苦受难的都是底层百姓,可不战争就能拯救万千百姓吗?虽然拿下了泉州港一带,可是我并不高兴,因为敌军主动撤离且给我军留下了一块焦土。后据回报的斥探讲,元军主动撤出福建沿海,挟持百姓撤往福建山区,不肯走的百姓就遭元军残忍杀害,同时元军焚毁城池、房屋,使得泉州、福州等福建沿海地区荒无人烟、遍地焦土。我军在泉州、福州、骆城修筑土城、临时军港,一时半会无力扩大战争,毕竟泉州、福州拿下之后并未实现民力和粮食的增加。所幸泉、福两地有不少良田,于是我军采取战垦战略,一边加强备战、一边在良田上种植小麦、青菜。

到了十二月二十八日,一些躲在深山的百姓听说我军光复泉、福两地之后陆续跑来支援我军,但可悲的是泉、福两地所存百姓不到三万。为巩固泉、福二地,我军将东岛一些少地百姓、部分民兵渡海送往泉、福二地,分给他们土地,同时修建各项工厂。元军并没有选择在深冬进行反攻,而是在各地加紧修筑要塞、修造大船。如此耗下去,并不能改变我军之劣势,于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在新宫议事厅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未来三个月的作战计划。

黄太兴一脸悲伤,看着我无奈地说道:“陛下,如今元军采取焦土之策,意在阻止我军以战养战。而以东岛之人力物力,又难以使我军继续扩大战事,这样一来就使得两军僵持。以东岛目前的实力,供养华夏军已是困难非常,如今又要在泉州、福州筑城垦地,实在难有精力再图战事。元军趁此良机,必然于要地筑要塞、大修战船、大征兵力,以数量和要塞将我军困在福建沿海……一旦我军有所调动,敌军必疯狂反扑……泉福之战,所灭敌军不过数千,未伤敌军实力。陛下,如此下去,一旦敌军以百姓为盾,采取人海战术,必然逐渐消耗我军,使得敌军不胜而胜。”

我轻轻点头,面对如此局势不由叹息:“哎!元主忽必烈扬长避短、清野固守,这确实是一个大麻烦。若我军强攻敌要塞,必然要消耗大量枪炮、人员,而我军又不能长时间与敌军消耗。诸君,可有胜战之策乎?”

尹礼龙站了出来,指着地图开始说道:“敌军主动撤出泉、福之地固守要道,是为困住我军,使我难以消灭敌有生力量。敌人想利用时间差和数量优势逐步困死我军,而我可适当改变战略以应对敌军的坚守之策。敌人二十万大军退守建宁、温州、漳州,欲以群山为障阻隔我军继续深入内地。我军可北取台州,一旦台州落入我手,则建宁、温州之元军遭我泉州、福州之包围,阻隔敌军向建宁、温州二地输送粮草辎重。一旦建宁、温州得不到粮草辎重的补充,敌军心必然动摇,势必纠结绍兴、庆州、临安之敌军来夺台州,则于台州有一大战。若我军台州大捷,则可假攻绍兴、实则顺势联合福州军队攻下温州、建宁。若建宁、温州尽数为我军所夺,则可激励天下豪杰,势必有更多百姓归附我军。当然,敌军必在台州有大军驻守,我军要取下台州也非易事。”

“臣以为不妥!台州虽然关键,但攻取之后难免又得一片焦土,于我军无大益。我军可北上佯攻苏州、建康,待敌从临安、绍兴调军北上,则迅速南下攻取临安、绍兴,从而获得江南大量人口。临安一下,则汉民雀跃,势必南方各地义军大兴,可使元军自陷各地义军起事也!临安、绍兴之得,庆州、台州之敌何去?元军为自救,必然纠建宁、温州、台州、庆州、平江、建康之军合攻临安,则我军所期待的东南战事陆上大决战就会到来。此战至关重要,决定东南战事之走向,若敌胜则我军只能撤回本岛,若我胜则庆州、台州、温州、建宁可不攻自破也!东南战事之关键,在于民力之补充,而非一城一池之得失也!”户部主事王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他是文官,但也见识超群。

“可,此战我亲自往之。一可安定江南人心,二可引诱元军与我决战,三可振奋天下义士。尹爱卿,其实攻心有时比攻城重要。元军暴虐、我军仁义,此胜败之根本也!元军多汉将、汉兵,如能劝降一二,也可增强我军实力……”

“陛下,前线危险万分,您真要御驾亲征吗?”

“是的,我要告诉天下人,我军都是忠勇义士,而我韩寻风是不怕死、只为光复华夏的大丈夫!”

“若陛下决战胜利,则吾有信心劝降一些元军……”

“那就各自努力!保卫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分别在泉州、福州、骆城驻守待命,我亲率一万禁卫军、保卫军第四师、保卫军第五师、东岛三万民兵及华夏中央舰队、华夏长江舰队、华夏北海舰队北上攻敌,华夏南海舰队、华夏东海舰队在东海待命。”我看向王科和黄太兴,“一旦攻取临安,尔等要随时准备派工匠前往临安,以在临安修建我军的后勤供应基地。”

“属下遵命!”

回到书房,我便和赵桠、阿美、小霜她们说起我要亲自北征,虽然她们都很担心我的安危,但最终还是支持我的决定。

“相公,我们也想去!”赵桠坚毅地说。

“前线危险万分,你们还是留在新城等我的好消息。”

“相公,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小霜十分不舍,双眼已经泛泪。

“江南安定下来之后,我就会派人接你们去临安,到时候我们在临安相聚。”

阿美端起酒杯,向我敬酒道:“相公乃不世之大英雄,亲赴前线无惧一死,值得阿美敬酒!”

“我可算不上什么大英雄,只是局势僵持,我必须做出改变!”

“嗯嗯!”

新和二年正月初三下午,我登上华夏号后领军北上。海风拂面而来,略感寒冷。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我不由心生感慨,看着茫茫大海自言自语起来:“浩瀚的东海啊,希望您能护佑我军,使我军旗开得胜!”

“相公自会旗开得胜!”

咋回事?我急忙转头,发现阿美和赵桠已在我身后,我满脸诧异,不由追问道:“你们……你们咋上船的?”

“我们一早就找到牛将军,告诉他是陛下您让我们上船的,那样一路上我俩就可以陪伴陛下您……”

“这样啊……你贵为皇后,牛将军一定以为你不会说谎,所以……桠儿、阿美,可是前线危险……”

“正是因为前线危险,故而我和阿美放心不下你……放心,我俩不会影响你指挥作战的,反而会帮陛下您出谋划策。两年多了,我也很想回临安老家看看……”

“既来之则安之,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好安全,让你们躲起来的时候一定要躲好。”

“知道了……”

“哎,你俩抛下小霜,真是有些过分!”

“陛下,您放心,小桃她们会照顾好小霜妹妹的!”

“嗯嗯!”

不一会儿,伴着寒风下起细细冷雨,我便拉着赵桠她俩进入船舱避雨。

阴雨天气持续了两天两夜,等到第三天的时候天空开始放晴。但是晴空并没有持续多久,当天下午就下起了小雪。如此严冬,想来蒙军都龟缩在城池当中。

到了正月初七晚上,我军已经抵达苏州沿海。顶着漫天小雪,我军陆续在苏州海边登陆。靠近吴中城之后,我军的第一轮炮击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吴中大概有一万敌军,面对我六万大军的三轮炮攻,老旧的吴中城城墙多处破口。吴中守将李延自知不敌我军,又难以撤出吴中城,便挂起白旗投降。

进入吴中城官衙,李延带着几位将军跪在我身前。我挥挥手说道,“诸位将军归降我军,避免百姓伤亡,实属人中豪杰。你们不必下跪,起身说话。”李延等人起身之后,我看着李延他们认真地说道:“我看几位也是汉人,奈何给元廷效命?”

李延长长叹息,低着头无奈地说道:“我等本是宋军,奈何宋廷不分青黑皂白,硬说我等通敌……我不想弟兄们惨死,便带着他们降元。可降了元廷,元主对我等汉将也没什么信任,基本就是让我们这些汉将、汉兵带头冲锋,以作炮灰。但是比起重文轻武、滥杀武将的宋朝,元廷确实更有可取之处……陛下要想杀我自是容易,只愿陛下不要杀害我的部下……”

“我不是宋主,不会重文轻武、滥杀武将。我也不是元主,不会猜忌尔等。李延,说句真心话,我很想你们加入华夏军,和我一起解救天下万民。元廷盘剥百姓、人分四等、肆意屠城戮民,长久下去万千同胞都会惨遭毒手……与其助纣为虐,不如像岳王爷一样当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陛下真的不计较我等昔日投降元廷?”

“尔等投降元廷,实为形势所迫,非尔等之本心也!你我都是华夏同胞,何必纠结昔日往事?有错则改,亦我华夏震古烁今之大英雄也!念昔日汉唐,华夏何其兴盛!今我举兵,意在驱除北胡、光复中原,复汉唐之盛世也!李将军,你真忍心见到华夏沉沦、同胞受难?”

李延等人热血沸腾,再次跪地表示感谢,而李延激动地说道:“陛下,我等愿真心归附,还望陛下派遣我们大杀北胡!”

我走到他们身前,逐一扶起他们,最后拉着李延的手开心地说了起来:“汉有李广,唐有李靖,今我华夏有李延矣!李将军,你的一万部下仍归你统属,编贵军为保卫军第六师。李将军,可有信心拿下松江城?如有信心,我会派保卫军第四师支援你,然后明日一早兵向松江。”

“陛下,松江守将钱通乃我昔日战友,末将欲不战而取松江!只是陛下,你能否像对我一样对待钱通将军?”

“哈哈,那是自然!以后凡汉将归降,一律不追究降元之罪,并不夺其兵权。如有大功者,亦按功论赏。”

“多谢陛下隆恩,臣等必为陛下死战一生也!”

新和二年正月初八早上,李延带兵离开吴中城。牛二有些担心李延一去不返,但我还是相信李延不会就此一走了之。我军打开吴中粮仓,除取一部分粮食当做军粮之外,其余粮食尽数分给吴中百姓。据王科等人统计,吴中城有九万余名百姓。招募一些百姓组织民兵守卫吴中,同时下令全军修葺吴中城墙。

一晃三四天过去,一直都没有李延的消息,直到正月十二日晚上李延才带着钱通来到吴中城。我高度赞扬了李延和钱通,并将钱通的五千兵士和李延的一万兵士一起编成保卫军第六师,由李延、钱通任正、副师长。委任了吴中城守和松江城守,然后我带着保卫军第四师、第五师、禁卫军和三万民兵缓缓向建康进发。

牛二带着华夏中央舰队、华夏北海舰队、华夏长江舰队继续北上,一方面封锁长江口、一方面炮轰扬州港。果然不出所料,元军从临安、绍兴、徽州调军北上,意图将我军赶入大海。

而我紧急下令,全军在长江口迅速登船,凭借华夏舰队的高机动性迅速南下,不到五个时辰华夏舰队就来到杭州湾。

正月十四日晚上,临安之战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