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田芬兰教授主要贡献

田芬兰教授从医5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诊治和研究,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取得了卓著成就。尤其在心病研究领域,田教授为完善中医心病学内容体系,推动中医心病学科形成,为中医心病学作为中医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在学术上一贯倡导中西结合,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治学甚多。

田芬兰教授在学术上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应用中医药诊治心系疾病有诸多独特的论治方法。田教授熟谙经典,智圆行方,融汇各家,学验俱丰,经过长期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深化对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认识,谨遵《黄帝内经》及仲景所论,崇尚李杲“脾胃学说”及其后新安汪机“固本培元说”,尤喜用伤寒、温病类经方,其在继承前贤思想基础上,学思相济,融会贯通,精辨善治,屡起沉疴。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溯本求源,在《黄帝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心系疾病从脾论治的证治体系,即中医心病学发病的“脾胃轴心,痰瘀互结,五脏相关”学说,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确立了“健脾益气,祛痰活血”大法,形成了个人学术思想的核心。

田芬兰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中医心病研究的学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中医心病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她便开始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筹建心病研究室,并在该院开设心病专科门诊,创立、扩建心血管病房,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多种心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田芬兰教授十分注重中医药科学化、规范化研究。她常提到,中医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内容的重点之一,就是逐步对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疗效的机理用现代医学知识加以诠释。她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和心血管疾病临床防治研究,对中医诊疗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中医药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尤其在中医心病的研究方面居领先水平。作为全国学术带头人,田教授积极开展中医心病学的研究,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医心病研究室”、心功能检查室、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室、心脏超声心动室、心脏监护病房等,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并曾与董建华教授、路志正教授、王永炎院士、沈绍功教授等联合进行中医心病学的研究,总结了心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组合、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保健等规律,在中医心病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田教授还进行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研制了一系列疗效颇著的中成药制剂,如冠心1号、冠心2号、冠心3号、真心平胶囊及冠心速效散等一系列院内制剂,在临床应用50余年,取得很好疗效。其研制的治疗心力衰竭的“强心冲剂”先后取得天津市高教局、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多项科研课题;1985~1986年作为主要研究单位之一,参与当时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通过部级鉴定,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