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已至六月。
李世忠才从杜十娘的眼泪中缓过神来,不过他没有放弃拯救杜十娘的计划。
既然不能许诺未来,那便守护这个可怜姑娘的现在吧!
他已经叮嘱过崔朴,安排眼线时刻关注教坊司内的情况,只要那个李甲已出现,立马抓紧诏狱大刑伺候、生死勿论!
而且李世忠给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三叔李如桢打过招呼,崔朴这小子刚刚被升了官,调到北镇抚司做了总旗,有李家罩着以后一定会被重用,想要抓个书生进诏狱并不难。
他可以允许别的男人娶走杜十娘,但决不能容忍李甲这样的渣男玩弄她的感情。
另外,崔朴的情报网组建工作已经开始。
从街上的脚夫、小贩,到周边的乞丐孤儿,首先考虑人品和忠诚度,其次才是情报获取能力。
他经营自己势力的计划和造反也差不多,找那些地痞流氓当线人百分百会被人举报,还是谨慎一点好。
近日,祖父李成梁也向李世忠透漏了一个消息。
一个多月之前,倭国数百艘大小战船登陆朝鲜釜山,焚烧房屋奸淫掳掠,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面进犯朝鲜。
别人不知道,但李成梁清楚得很,朝鲜说是有十多万常备军,但已经承平二百年之久,早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反观倭国战乱不断,在关白丰臣秀吉的征讨下已经趋于一统,各方大名麾下都是百战老兵,朝鲜战败是迟早的事情。
到时候大明必然出兵,而这也是李世忠建功立业的机会!
万历三大征之一,鼎鼎大名的万历朝鲜战争!
李世忠早就准备起来了,每天早上负重跑步五公里,还要练习马术、弓箭乃至前往神机营学习火器的操作方法。
自幼习武本就有些底子,再加上这几个的高强度特训,李世忠已经有了几分当兵的气质。
当然,没杀过人的兵,终究只是新兵蛋子。
校场之上,李世忠摘下头盔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接过李宁手中的水囊吨吨吨的猛灌几口。
呼~
“公子,您这身行头真帅,要不咱俩换着穿穿?”一旁的李宁看着李世忠一身精良的铠甲,流下了羡慕的口水。
这一身银光闪闪的铠甲,是大明高级将领才有资格穿的山文甲,既美观大气又有很强的防护能力。
而李宁身上穿的,就是辽东铁骑装备的普通布面甲,虽然防护力也不差,但比起山文甲差远了,主打的是性价比高、造价便宜。
“滚滚滚,真想要就在战场上立功,迟早有你穿的那天。”李世忠踹了一脚这兔崽子。
倒不是他不舍得给,但甲胄本就是大明严禁私藏的器械,而且造价极其昂贵。
要不然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尼堪外兰的时候,也不至于只有区区十三副铠甲。
李世忠这身甲胄还是先皇赏赐给李成梁的,李成梁为了孙子的安全着想才拿出来,就是借李宁十个胆子他也不敢穿。
正说话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来人是宁远伯府的家丁李安,也是李世忠身边的护卫之一。
“公子,伯爷召您速速回府议事!”不等战马停稳李安便飞身下马,三步并做两步跑到李世忠面前抱拳禀报道。
“这么着急,发生什么事了?”李世忠一边让李宁牵马来,一边问道。
“属下也不知!不过我刚才看见李平,急急忙忙的去见伯爷!”李安迟疑片刻说道。
李平和李安是亲兄弟,一个跟在李世忠身边当护卫,一个留守辽东铁岭的李家老宅,如今李平突然进京一定是辽东有了大动静!
“走!”李世忠意识到可能要打仗了。
正好李宁牵来两匹战马,三人不再言语疾驰而去。
宁远伯府,会客厅中。
李世忠第一次见到朝鲜使臣柳梦鼎。
眼前这个男人没有一点儿当官的样子,额头上是挂着血迹的大包,眼窝深陷眼角满是血丝还挂着泪水,身上的衣服也皱巴巴的满是灰尘,看着样子没少下跪磕头。
此时,他正抱着李成梁的腿苦苦哀求,旁边桌子上放着的是一盒子金银珠宝。
“柳大人快快请起,你这是做什么?”李成梁一脸无奈的看着这个满脸愁人十分憔悴的中年男人。
“李伯爷!朝鲜危在旦夕,求求您念在旧情的份上,帮一帮下臣吧!”柳梦鼎以头抢地,丝毫不顾形象的嚎啕大哭。
李成梁叹了口气道:“老夫已经不再掌军,更无权发兵救援朝鲜,柳大人还是另寻他法吧!”
虽然他还顾念着曾经跟朝鲜的一点儿香火情,但救援朝鲜不是他说了算的,甚至皇帝说了也不一定算。
出国打仗这在哪朝哪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绝不是轻易就决定的,自己也不可能向他许诺什么。
柳梦鼎急了,再次下拜道:“下官不敢烦请老大人发兵,只是希望您在大明天子面前求个情,肯让我朝鲜君臣内附已是皇恩浩荡!”
李成梁故作为难的沉吟片刻,随后将柳梦鼎扶了起来;“罢了罢了,柳大人请起,我答应你就是了。”
“多谢伯爷,多谢伯爷!”这可怜的朝鲜使臣闻言大喜,连忙道谢。
朝鲜已是危在旦夕,他受朝鲜国王李昖嘱托来大明请救兵,这几日来见人就拜。
这一上午的时间,他已经拜访了朝中五位三品以上的大臣,其中不乏六部的尚书侍郎,也有李成梁这样的武将勋贵,就是想劝说他们帮忙大明万历皇帝求情发兵救援朝鲜,再不济也得让朝鲜君臣内附明朝保留复国火种。
“这是我孙儿世忠,世忠还不来见过朝鲜使臣柳大人。”李成梁见李世忠回来了又介绍到。
“下官见过公子!”李世忠刚要行礼,柳梦鼎却主动抢先朝着李世忠下拜。
“柳大人客气了,小子不敢受如此大礼。”李世忠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他。
“柳大人无须多礼,若是陛下发兵朝鲜,我这孙儿或许将是第一批入朝的先锋军,到时候还请柳大人多多关照,找几个靠得住的向导。”李成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听了这话柳梦鼎眼前一亮欣喜若狂,立马毫不迟疑回道:“但有用处,万死不辞!”
李成梁虽然看似什么都没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大明一定会发兵救援朝鲜,这无异于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千恩万谢之下,柳梦鼎告辞又赶着去拜访下一家。
“祖父刚才说孙儿会在大明第一批入朝的先锋军中,这是何意?”替李成梁把柳梦鼎送出门后,李世忠这才问道。
“而且,您怎么就确定陛下一定会出兵?”
“这几日你不是一直叫嚷着要上战场打仗吗?此次倭国入侵朝鲜就是一个机遇,而且比去宁夏要好得多。”
李成梁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的说道:“嘉靖帝在位时东南沿海长年遭受倭寇袭扰,南方卫所兵不堪大用导致连年大败,往往几十个倭寇就能吓退数百官军,后来戚继光招募义乌矿工训练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浙兵,这才扫除了东南倭患。”
“倭寇不过是仗着倭刀长且锋利,再加上南方水网密集才能为患多年,朝鲜不是山地就是平原,攻城我们大明的火器之威无可匹敌,且蓟镇还有一支由戚继光旧部吴惟忠带领的浙兵,至于野战则是我辽东铁骑的看家本领,这些倭人都是侏儒,怎是我大明天兵的对手?”
“介时你若以大明先锋军的身份攻破平壤,那便是首功!”
“老夫已经帮你联系好了,给你谋个游击将军的职位,暂且在祖承训麾下听用。”
“至于出不出兵这件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咱们这位陛下的性格可是睚眦必报的。”李成梁没说的是,这一点从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就能看出。
好家伙!这老头已经给我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这是辽东老家传来的情报你看看!”李成梁说完递上一封书信。
经过李成梁的简单介绍,再加上看了家丁李平送来的消息,李世忠明白了现今朝鲜的局势。
相比于辽东都司衙门和辽东巡抚郝杰半月前送到内阁的奏报,李家的消息要详细得多,包括事情发生的经过,倭军攻朝的进度以及倭军主将的信息。
当然,倭军具体有多少人,兵分几路这些具体数据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已经亡国在即了。
刚刚李成梁说要给他谋个游击将军的官职,而且是祖承训手下的军官时,李世忠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般人经过李成梁刚才那一通分析,必然会有一种“优势在我”的错觉。
然而,李世忠却清楚第一批入朝的明军结局是悲惨的!
据史书记载,这支由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带领的明军一共三千人,因为主将祖承训立功心切、狂妄自大,中了敌将的埋伏死伤惨重。
至于具体原因,一方面是朝鲜怕明朝军队知道倭军势大不敢出战,因此瞒报了敌军的人数,明明平壤城中有一万多倭军,却跟祖承训说只有一千多老弱残兵。
另一方面,敌军先锋小西行长是个商人,曾多次出海到明朝沿海地带从事贸易活动,对大明军队自视甚高的傲慢态度极其了解,所以用了一招诱敌深入。
如果自己跟着第一批入朝的军队进入平壤城,这条小命也许就得交代在那里了。
不过自己是李成梁的孙子,祖承训又是李家家丁出身,到时候应该、也许、可能会听劝吧!?
“李宁,备马!去北镇抚司。”心中隐隐不安的李世忠还是打算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