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这座被誉为“神州第一神山”的巍峨巨脉,千百年来承载着无数仙侠传说与神秘色彩。其中,最为世人所瞩目的便是王母峰,这座巍然屹立的山巅,不仅是修真界的至高圣地,更是传说中西王母——那位执掌瑶池、德高望重的仙界尊者——曾经的驻足之处。
遥想当年,西王母以其无上智慧与神力,在此峰之巅开创了瑶池仙境,那是一处汇聚天地精华、仙灵共舞的神圣之地。蟠桃盛会上,仙乐飘渺,群仙共饮,共议仙道之事,其盛况空前,至今仍为修真界传颂不已。然而,西王母并未长留人间,她在完成了人间新旧神祇交替使命的某一个辉煌时刻,顺应天命,举派飞升三十三天,步入更高层次的仙域,在人间留下了一段传奇永载仙史。
尽管西王母离去,但她的精神与道法却并未消散。她将人间的修行传承托付给了几位心性坚定、资质超凡的门徒,其中便包括了昆仑派的开山祖师张伯仁。这位祖师秉承西王母遗志,以王母峰为核心,创立下昆仑派,弘扬西王母的仙道理念,教导门人追求无上道境,修炼长生之术。他凭借对西王母传授的秘法与智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昆仑山独特地理环境与天地灵气的巧妙利用,使得昆仑派迅速崛起,成为修真界首屈一指的大宗门。
昆仑派的开山祖师,名讳张伯仁,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与悟性。他在凡尘之中,因机缘巧合得到仙人必须的一本残破修真秘籍,从此踏入了这个神秘而广阔的仙侠世界。少年时期的张伯仁,面对秘籍中的晦涩文字与繁复图纹,凭借过人的才智与坚韧的毅力,逐一破解,开始了他的修真之旅。
张伯仁深知修真之道并非易事,需有超脱俗世之心,于是他离家远游,遍访名山大川,寻求大道真谛。在漫长的游历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修真者,相互切磋交流,共同探索天地间的奥秘。然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探访昆仑山的旅途中。
当张伯仁首次踏足王母峰,一股强烈的共鸣自心底涌起,仿佛与这座山峰有着某种跨越时空的联系。他随着这股共鸣在峰顶发现一处隐秘洞府,洞壁之上刻满了古老的符文,其中蕴含着西王母留下的修行心得与无上法诀。张伯仁如获至宝,于洞府中闭关苦修,日夜研读符文,参悟其中的仙道真意。
经过九九八十一年的潜心修炼,张伯仁不仅掌握了西王母的传承,更在修行路上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他以王母峰的天地灵气为依托,结合自身领悟,开创出独特的“昆仑心法”,此心法融汇五行之力,调和阴阳,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洗涤心灵,提升修为,更是以王母峰为中心,修成昆仑剑阵,聚集灵气的同时,引领神州龙脉,号称祖龙之地,天下灵脉皆由此而发,为后来的昆仑派开山立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物理基础。
张伯仁的名声逐渐在修真界传开,许多仰慕其道行的修真者纷纷投奔而来,希望能得其指点,共修仙道。见此情景,张伯仁意识到时机成熟,将当年一起谈经论道的人召集起来,遂在王母峰下建立昆仑派,广收门徒,传授“昆仑心法”。他以身作则,严谨治派,强调“尊师重道、心存善念、刻苦修炼”的修真原则,使得昆仑派在短短数年间便声名鹊起,成为修真界的首屈一指的重要力量。
在昆仑派的发展过程中,张伯仁始终坚守初心,不畏强权,不惧艰险,多次率众抵御邪魔外道侵犯,保护门人与苍生安宁。
凡间有流传一首诗——“昆仑祖师号伯仁,七杀七退证真身。万妖降伏鬼魅藏,一剑开天玄功成。”说的就是他一身的功绩,替人间铲除和击退了四十九名洪荒大妖,最后一次直捣黄龙,攻进妖界,一举斩杀了不死冥龙,人间从此得安宁。
他的仁义之名传遍四海,赢得了修真界广泛的敬重与赞誉。同时,他也积极引导门人参与世间疾苦的化解,弘扬正义,普渡众生,使昆仑派在修真界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随着岁月流转,张伯仁的修为日益深厚,对仙道的理解愈发通透。仙历一千九百四十九年,他感知到天命召唤,于王母峰之巅,面对漫天霞光,心无旁骛,静待飞升之刻的到来。终于,一道金光自天际直射而下,裹挟着他缓缓升起,张伯仁身披霞光,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步入仙界,完成了从凡人到仙人的升华,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传奇人生。
至此,张伯仁不仅以开山祖师的身份,奠定了昆仑派在修真界的地位,更为后世弟子树立了追求大道、勇攀仙途的光辉典范。他的传奇故事,犹如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修真者的心灵,激励他们在仙道之路上矢志不渝,勇往直前。而昆仑派,也在祖师的庇佑下,继续传承西王母的遗志,弘扬仙道,守护人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昆仑派清玄真人为新入门的弟子开讲,第一课就是介绍昆仑派的历史,当然最重要的是解释自己门派的开山祖师,惊才绝艳之辈——张伯仁。
“历经千年磨砺,昆仑派弟子在祖师的指引下,潜心修持,苦练道法,不断壮大实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修真俊杰。直至仙历一千九百四十九年,那是一个被整个修真界铭记的辉煌时刻,昆仑派开山祖师张伯仁,终于在修为臻至巅峰之际,沐浴霞光,驾云腾空,完成了从人到仙的华丽蜕变,实现了历代门人梦寐以求的飞升之境。
祖师张伯仁霞举飞升的那一刹那,天地为之变色,祥云缭绕,仙鹤齐鸣,金莲盛开,种种异象昭示着其道行深厚,已得仙道认可。这不仅标志着昆仑派祖师个人修行的圆满,更是对西王母人间传承的有力证明,使昆仑派在修真界的地位更加稳固,其影响力辐射至四海八荒,吸引着无数修真者前来朝圣问道,寻求西王母遗留的仙缘。
自此,王母峰不仅作为西王母昔日的仙居之所,更成为了昆仑派的精神象征与修行圣地。每年的特定时日,昆仑派都会在王母峰举行盛大的祭典,追忆祖师飞升之壮举,缅怀西王母的恩泽,并以此激励后辈弟子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追寻那永恒的仙道之路。而王母峰,这座矗立于昆仑之巅的修真界第一大峰,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见证着修真者的执着追求与无尽梦想,继续引领着一代代修真者在探寻长生之道的旅程中,向着那遥不可及却又诱人的仙界迈进。”
门派历史课属于基础学科,所有新入门的无论内外门还是记名弟子都是在一起听课的,所以云瑞公主这样的内门弟子也就和记名弟子李长生坐在一起听课了,门派历史课在修真界中,犹如一座矗立于岁月长河之畔的灯塔,照亮了门派的起源、发展与辉煌。这门基础学科,不仅是每一位新入门弟子了解宗门文化底蕴、领悟修真精神的必经之路,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洗礼。
因此,无论是地位尊崇的内门弟子,如云瑞公主,还是初涉江湖、尚在考察期的记名弟子,如李长生,他们都会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在同一课堂,共同聆听这厚重而生动的历史篇章。
云瑞公主,作为皇家血脉与修真天才的双重光环加身的内门弟子,平日里身着华贵锦袍,举止间尽显皇家风范。然而在门派历史课上,她却褪去了那层金碧辉煌的外壳,换上了朴素的门派服饰,端坐在宽敞明亮的讲堂之中,与那些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的师兄弟们并无二致。虽然年幼,但她却很懂事,并不持娇而宠。
她的双眸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长老讲述门派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与智慧抉择,仿佛透过这些古老的故事,她能触摸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感受到那份流淌在血脉中的修真传承。
而李长生,这位凭借过人天赋与坚毅决心赢得记名弟子资格的少年,此刻正与云瑞公主比邻而坐。他一身粗布麻衣,虽无华丽装饰,但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坚韧与热血,却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面对浩瀚的门派历史,李长生眼中闪烁着敬畏与向往,每一次笔尖在纸上疾书,都是他对知识的虔诚汲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门派的历史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昆仑派的修真体系,为将来正式踏入昆仑派修真,个日后浪迹江湖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两人身份和年龄悬殊,但在门派历史课的讲堂上,他们都只是求知的学生,共同沐浴在历史的光辉之下。云瑞公主的庄重与优雅,与李长生的质朴与执着,形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诠释了门派兼容并蓄、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他们时而为先辈们的壮举而心潮澎湃,时而为门派的兴衰起伏而感慨万千,有时还会在课后热烈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与感悟,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深化了他们对门派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门派历史课,就是这样一门将所有人紧密相连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教授知识,更塑造人格,熔铸信念。在这里,无论是云瑞公主,还是李长生,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门派先辈的传奇人生中找寻自我的影子,砥砺意志,为未来的江湖之路积蓄力量。而他们并肩学习的身影,恰是门派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最佳写照。
门派历史课对于七八岁的云瑞公主而言,尽管其内容深邃厚重,但她那颗稚嫩却早熟的心灵,依然能够捕捉到其中的乐趣与教益。尽管年纪尚小,云瑞公主却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稳重与聪慧,她懂得这是身为门派内门弟子必须掌握的知识,更是她作为未来门派领袖接班人所必需的底蕴。
课堂上,她端坐于蒲团之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专注地望着讲台上的长老,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宛如蝴蝶振翅,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热情。尽管历史故事中的许多人物、事件对她来说略显复杂,但她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努力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每当长老讲述到门派先辈们斩妖除魔、匡扶正义的英勇事迹时,她的眼中便会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仿佛自己已置身于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世界,小小的身躯里涌动着一股渴望成为英雄的热血。
尽管云瑞公主尽力保持庄重,但毕竟仍是个孩子,偶尔也会流露出天真烂漫的一面。当长老讲述到某个趣味横生的历史典故时,她会忍俊不禁,掩嘴轻笑,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般在静谧的课堂上回荡,为严肃的学习氛围增添了几分童趣。又或者,当课间休息时,她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玩具,悄悄地在课桌下摆弄,与身边的李长生分享她的小小乐趣,那一刻,他们之间的身份差异似乎消失不见,只剩下两个孩子纯真的友谊,别看李长生大了对方十几岁,其实心智也并不成熟——归功于他爹妈长辈死的早,他童年没过好,现如今也不过是个背负了血海深仇大孩子罢了。
李长生,尽管比云瑞公主年长十几岁,却对这位小公主充满敬意——这小家伙,虽然只是个小孩,但作为公主还是有模有样的,所以同门们都很喜欢她。
他看着云瑞公主认真听讲的模样,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怜爱与保护欲。他知道,尽管公主年纪小,但肩负的责任与期待远超常人。于是,他会在课余时间耐心地为她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历史细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她构建起对门派历史的认知框架。而云瑞公主也乐于接受李长生的帮助,他们的互动使得历史课的学习过程更为愉快且富有成效。
门派历史课,对云瑞公主来说,既是严肃的学术殿堂,又是充满奇遇与想象的游戏世界。她在这两者之间自由切换,既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责任感,又不失孩童应有的纯真与快乐。而她与李长生的友情,也在共同研习历史的过程中悄然滋长,成为他们在门派生活中的温暖陪伴。这份独特的学习经历,无疑将在云瑞公主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为她将来的修仙之路打下匡扶正义之心。
这些都是好的,对于李长生而言,头痛的是内外门弟子都有固定的师父专门指点修真路上的问题,而他不行,因为他是记名弟子,只能去跟着学一些公开课
对于李长生而言,身为记名弟子的身份,意味着他在修真之路上无法享受到如同内外门弟子那样的师徒一对一指导。这无疑是他在修行过程中的一大困扰。内外门弟子有固定的师父,譬如云瑞公主,甚至普通外门弟子,他们不仅能在日常修炼中得到细致入微的指导,纠正功法偏差,解答修真疑惑,更能得到师父多年经验的倾囊相授,以及在关键时刻为其化解修行瓶颈。这样的师徒关系,犹如明灯照亮了他们通往大道的道路。
然而,李长生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他只能依赖门派开设的公开课来汲取知识,这些课程往往面向众多弟子,内容广泛却未必能针对个人情况深入剖析。
讲师水平也不是很高,只能讲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和基础修炼功法。
课堂上,面对诸多弟子的疑问,讲师往往只能给出普遍适用的答案,难以顾及到每个人的具体问题。有时,李长生在修炼中遇到困扰,比如某个功法节点难以突破,或是对某种丹药炼制的理解存在困惑,他只能独自苦思冥想,或是向同修请教,却无法得到权威且针对性的解答,因为那些公开课的讲师有些也就是入门稍微早些的外门弟子,为了获得资源,就担任公开课讲师,实际自己都不见得有多专业。
此外,没有固定师父的庇护,李长生在资源分配上也处于劣势。门派内的珍贵修炼资源如灵丹妙药、秘籍残卷、洞天福地等,往往优先供给内外门弟子,记名弟子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争取到少许份额,甚至有时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机缘与智慧去外界寻找。这种境况无形中加大了他提升修为的难度,使他的修真之路更加坎坷。
尽管如此,李长生并未因此气馁。他深知,修真之道并非全赖他人提携,更在于自身的悟性与毅力。他将公开课视为磨砺心志、拓宽视野的宝贵机会,每一次听课都全神贯注,详记笔记,课后反复揣摩,力求从公开传授的知识中提炼出适用于自己的修行之道。他积极与其他弟子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以此弥补没有专属师父指导的不足。同时,他勤于修炼,刻苦钻研,对待每一个修炼环节都一丝不苟,力求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提升自身修为。
好在还有内门弟子花可开,与他前后进门的云瑞公主指点,比同期那些记名弟子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李长生明白,他的修真之路或许比别人更为曲折,他也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精进不辍,终有一日能够破茧成蝶,证明记名弟子同样可以攀登修真之巅。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困境中自我磨砺的决心,使得他在门派中赢得了同修们的尊重,也为他的修真之路增添了别样的光彩。尽管没有固定的师父指引,李长生却在独行中塑造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修真轨迹。
而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