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赵虎就起床锻炼,京大校园环境确实很不错,来来往往的学子,早起晨练的教师。
赵虎找了一个安静舒适的树林,安静的演练拳法,舒展筋骨。
最近他迷恋上太极拳,一静一动很符合自然规律,也契合他的道路。
之前一直奔波在路上,神经紧绷着,不敢停下来,如今也是该静下来,好好沉淀一下自己。
去食堂吃了早餐,给宿舍三人带了一些。
今天第一天要去教室报到,五湖四海的学子相聚一堂,他本人一直低调的上课,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
隔一个礼拜给家里妻儿写一份信,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座机电话,但他还是喜欢和妻子书信来往。
书信中讲述自己宿舍四人的斗嘴日常,学校的文人环境,图书馆的藏书量。
京城的车水马轮,趣闻轶事,还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中医学院的学业是枯燥乏味的,大量的储备知识需要博闻强记,这是一个中医的必备技能。
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课。
讲台上,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打开古朴的卷轴画卷,画卷上是人体经络穴位图。
老教授手持一根细长的教鞭,开始详细地讲解阴阳五行学说。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奋笔疾书记录重点,时而微微皱眉思考着五行相生相克在人体健康中的体现。
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中药香薰的味道,那是学校为了营造中医氛围特意设置的。
赵虎也不例外,他一边听,一边结合自身思考,认真记录着笔记。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并没有闲下来。
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有的拿着《黄帝内经》小声讨论着刚刚课上提到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
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自己的理解;
有的则互相在对方的手腕上摸索着,练习把脉的手法,感受着那微弱而神秘的脉象跳动,时不时因为摸到了一种奇特的脉象而兴奋地呼喊起来,引得周围同学纷纷侧目。
紧接着是中药学课程。一走进实验室模样的教室,就能看到一排排的中药标本陈列在架子上。
年轻的讲师拿起一味黄芪,开始介绍它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同学们则人手一份药材,仔细观察着黄芪的形状、色泽,轻轻嗅着它独特的药香,还有胆大的同学偷偷咬下一小口,品尝着那淡淡的甘苦味。
大家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黄芪与其他药材配伍后的不同药效。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起来,针灸推拿课开始了。
教室里摆放着一排排的针灸模拟人。
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练习。新手同学总是小心翼翼地拿着银针,眼睛紧紧盯着模拟人身上的穴位,犹豫再三才轻轻刺入,而熟练些的同学则手法流畅,一边进针一边向同伴讲解着针刺的角度、深度以及得气的感觉。
旁边的推拿区则传来阵阵哼哧哼哧的用力声,同学们在彼此身上找准穴位,施展着揉法、按法、滚法等推拿手法,还不时互相交流着力度是否合适。
傍晚时分,一天的课程接近尾声,但中医学生们并没有松懈。
许多人背着书包走进图书馆,在中医古籍专区找个位置坐下,沉浸在《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的研读之中。
昏黄的灯光洒在书页上,映照出那些古老而深邃的中医智慧,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中医知识的渴望与执着,仿佛在与千百年前的医家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努力汲取着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医学财富,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奠定坚实的基础。
赵虎沉迷其中,大量珍贵的医术让他爱不释手,
猎神系统医术一栏经验值快速增加。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针灸》《推拿》这些知识都是他的必修功课。打开猎神系统:
赵虎,年龄20/89
境界:化境
梨花枪法:圆满
箭法:七星连珠
十八班基础大全:大成
血刀十三式:圆满
五虎断门刀:圆满
医术:中医理论知识大成(2887/4000),小成
厨艺(3492/4000),大成
五禽戏:宗师
八极拳:(3856/4000)大成
形意拳:(3786/4000)大成
太极拳:(801/4000)大成
黑龙十八式:圆满
步法:咫尺天涯(一步五米)小成
经验值:3506
时间飞快,眨眼间已经到了腊月,一学期的校园生活给赵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冬天的京大变得格外美丽,赵虎踩着厚厚的积雪踏上了老教授的办公室。
他是来告别的,一学期的学生生涯让他和老教授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和师生之情。
老教授孙京墨,家中世代学医,教导的学生数不胜数,一生都在为祖国奉献。
他总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的学生有的已经是著名医院院长,有的为抗战而牺牲。
他特别喜欢提拔年轻人,认为年轻人充满活力,就像那些中药一样,给人带来希望,也许一味微不足道的中草药,却是在关键时刻是救命稻草。
一直在校园为祖国培养人才,而且赵虎还发现老教授竟然是一名化境武者。
老教授何等眼光和阅历,第一眼就在课堂中发现了赵虎这颗闪耀的明珠。
惺惺相惜加上确实喜爱这个热爱学习的年轻人,自然而然从相识相知到无话不谈。
老教授六十多的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气神十足,身子骨硬朗着呢。
有时候就跟小孩一样,时常跟赵虎比赛吃饭,作为一个化境武者,饭量可是很大的。
也许很快赵虎的学生生涯就要结束了,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赵虎已经娶妻生子,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不被允许的,赵虎这半年也认识了许多有能量的同学和老师。
老教授,宿舍老四等,但是他都拒绝了这种好意,他上学的目的就是中医储备。
加上老教授时常开小灶,剩下的只是实践而已,与其被学校撵出门,还不如大家好聚好散。
老师,学生要走了,有空我会来看老师的,老师有时间也可以带着师娘来弟子的家乡。
弟子的家乡好东西可不少啊,绝对大有所值。
老教授无奈摇了摇头,你呀,不懂变通。
哈哈,老师,要是太变通了,就不是弟子了。
老教授此时既是心痛,又是无奈,心痛这么一个好苗子,无奈的是太了解这个弟子了。
简直跟他年轻时候一模一样,正因为如此,才心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