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虎形拳入门
- 长生武道:从形意拳肝成活体天灾
- 贰林
- 2283字
- 2025-04-14 21:20:11
水汽弥漫,热腾腾地铺满屋子。
姜仁半阖着眼,泡在一口老楠木桶里,水面将将漫过肩头。
桶中药汤色作深褐,略带浑浊,带着几分草木辛香。
水温烫得恰到好处,热意循着毛孔钻入,似要把筋骨泡得散开。
姜仁倚在桶沿,纹丝不动,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只由着这一股热意,把连日奔波积攒的酸乏困顿,一点点揉散开去。
身前矮几上,还温着一盏药,颜色更深,黑乎乎粘稠稠,汤面上还泛着一圈褐油。
六合武馆的药用路数,素来是外敷内灌,药力通透。
姜仁久不曾正经养过身子,此刻只觉五脏六腑像被一股温火煨着,内外通透。
一直泡到日上中天,桶中水汽渐薄,热力也散了十之七八。
姜仁才慢吞吞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水珠。
端起那碗药汤,眉头一皱,仰头便灌了下去。
药汁过喉,又苦又呛,连舌根都麻了半边。
忍不住“啧”了一声,低低吐出一口气,满嘴都是草根药叶的苦腥味。
不过苦归苦,汤药下肚,腹中那股蛰伏着的热流,立时像被这汤药给点着了。
一股暖意自丹田升起,不疾不徐地漾开,循着经络流入四肢百骸,有股蓄而不发的充盈感。
姜仁也不磨蹭,抬手扯过架上的短衫,抖了抖水汽,三两下拢上身去。
汤药泡过一遭,筋骨间透着股轻快劲儿,人也跟着精神了许多。
脚下似踩着风,步子迈得又快又稳,径直往练武场那方跑去。
徐永盛早在场中等着,负手而立,一身练功服熨得平整。
见姜仁到了,略一点头,未有多言。
姜仁心下领会,几步便到了近前,在他身侧拣了个位置站定。
闭目定神,缓缓调匀呼吸,随即沉肩坠肘。
学着徐永盛的起手式,拉开虎形拳的第一势。
起初几式尚缓,招随步稳,吐纳之间仍带着药汤余热。
渐至中段,筋骨彻底活泛开来。
拳势陡然一转,猛然发力,虎形拳刚猛扑杀的意态,逐渐显露峥嵘。
先前沉积于丹田的药力,此刻被拳势激得翻涌起来。
化作一股灼热的细流,顺着经络汩汩上涌,顷刻间便灌满了四肢百骸。
每一次出拳发力,五脏六腑便随之一震。
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道擂动,却不见紊乱,反而愈发坚韧凝实。
徐永盛先前讲过,内家拳练至内壮,有“五脏如鼓”的威势。
当时只道是夸张之语,如今体内脏腑震鸣,方知此言非虚,确有其理。
姜仁原本就有底子,再经这两日汤药熬炼浸泡,浑身筋骨皮膜,都透着股紧实劲儿。
稍一运劲,便觉筋肉虬结鼓荡,有股子力气往外崩。
跟着徐永盛走了两趟拳路,手底下明显顺畅许多,不复初时那般滞涩。
起承转合之间,渐渐有板有眼,透出几分虎形刚猛之势。
虎形拳比起蛇形,少了三分刁钻灵动,却多了十分的刚猛霸烈。
打起来固然威风凛凛,只是这股子霸道气劲,也着实不是省力活儿。
饶是姜仁根基牢靠,又有那汤药温养着底子。
扎扎实实两趟拳走下来,额角鬓边也见了细汗,胸膛起伏不定,气息已有些散乱。
肚子里更是空落落的,不争气地咕咕作响。
徐永盛依旧是一副气定神闲模样,眼角瞥了一眼,见他汗已出、气已乱,知他已到了火候。
当下也不多话,顺势收了拳架,转身踱步,看顾场上其他学徒去了。
姜仁站在原地,自顾自抹了把汗。
喘息几口,也不多耽搁,脚下不停,往膳房那边钻了去。
进了屋,也顾不得别的,先奔桌上的大肚凉茶壶,揭了盖子仰头就灌。
咕咚咕咚灌下半壶,凉意入喉,压下了几分燥热。
桌上酱肉早备好,切得墩墩实实,厚片大块,油光水滑。
姜仁也不客气,顺手抓起一块就往嘴里塞,大口嚼着,也顾不上什么吃相。
练拳本就耗力气,这会儿饿急了眼,吃什么都香。
直到腹中饥意缓了七八分,这才松了口,往椅背上一靠,心底默念一声:
“面板。”
眼前微微一晃,熟悉的光幕浮了出来。
【姓名:姜仁】
【寿命:15/45】
【潜能:2】
【武学:蛇形拳(2境小成,56/2000),蜕变特性:深海之须。虎形拳(1境入门,5/500)】
垂眼扫过面板,眼光在“虎形拳”上一顿,心底涌出一股踏实感。
不过才跟着走了两趟拳,拳路尚且磕磕绊绊。
熟练度却已涨了五点。
不像那蛇形拳,练得都快成本能了,一整套拳下来,才涨两点熟练度。
看来这面板虽是神奇,却也并非全无章法。
一味地死磕硬熬,只会事倍功半。
依着武馆的路子,循序渐进,才是正途。
根据上次突破的经验,等虎形拳练至小成,或许还能再添一点潜能。
那时再回头打磨蛇形拳,自然要轻松得多。
一来一回,水涨船高,武功进境快上不止一筹。
吃饱喝足,歇了小半刻。
腹中那股药力,又徐徐弥漫开来,将丹田烘得暖意融融。
姜仁自是不肯耽搁。
啃剩的骨头往桌上一丢,袖口一抹嘴角,身子一拧,又踏进了练武场中。
沉腰立马,架势缓缓拉开。
没了徐永盛在旁带练,反倒更能沉下心来,细细体悟拳招之中的力道转折。
……
日子便这般不紧不慢地淌了过去。
晨起一盏温汤,午后几趟拳路,成了姜仁雷打不动的日课。
汤药养身,拳脚炼骨,日日如是,仿若老僧敲钟,但求不辍。
姜仁倒也不觉乏味。
只觉五脏六腑间,被那药力与拳意反复淬炼,渐渐练得如砂淘石,一日比一日坚韧沉实。
手上那套虎形拳,也由生涩转圆熟,从滞涩到流畅。
起手便沉,落步如钉,一招一式打将出去,再无初时那股飘忽劲儿。
不知不觉,大半月光景悄然滑过。
这日天光正好,不烈,带着初秋的爽利。
练武场上尘土微扬,场中一道身影,或冲或踏,起落如风。
拳风呼啸间,带起几分隐隐雷音。
若有人细听,只觉势沉如山,疾若奔马,竟真有几分猛虎出林、不怒自威的气势。
正是姜仁。
此刻浑身热气蒸腾,汗水浸透了短衫,神色却沉定无波。
拳脚开阖间收放有度,力透指背,带着几分浑然天成的章法。
那套虎形拳,早已打得纯熟通透,再无半点稚气。
如今徐永盛就算立于场边,目光也甚少再落到他身上。
偶一瞥来,也只是淡淡一扫,便移开去,转而指点场中跌跌撞撞的新徒。
姜仁这趟拳,路子已然打出来了,往后再练,便不是能教出来的章法。
江湖路远,师父领进门,修行终究看个人。
面板上,“虎形拳”后那串数字,也终于快要走到了头。
【虎形拳(1境入门,4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