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书以管理仿生、临空产业培育与发展相关理论探讨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临空经济区的成长轨迹与逻辑发展为研究前提,基于管理仿生视角分别研究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生态建设与生态成长战略。通过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生态发展战略;通过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企业群生态分布、生态选择与生态适应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探索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企业群落的生态成长机理以及制约机制;通过产业容量限制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企业成长的逻辑斯蒂求解、临空产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实验区内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共生与协同进化分析,确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生态位构建,提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策略与战略管理选择;通过构建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因素分析模型,揭示不同因素对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提出促进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生态成长能力相关对策。并以此为基础,确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的战略管理定位和健康管理理念。

一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相关理论探讨

临空经济是由于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集聚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并且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

临空经济区是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集聚,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临空产业的发展同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产业自身,另一个是交通运输变革。根据产业形态的划分标准,产业形态一般区分为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形态、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形态和信息为主的产业形态。当经济处于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形态时,必然会形成以铁路、水路为主的运输方式;当经济演变为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形态时,必然会形成以公路为主的综合运输方式;而当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时候,特别是进入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经济的时候,就会形成综合交通形态,这个时候,航空运输的地位会迅速上升,临空经济也就会随着发展。临空经济与产业形态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临空经济一方面以运输形态演变为前提;另一方面临空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的转型和经济形态的变化。

(二)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实践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国外临空经济区建设起步于1959年的爱尔兰香农机场自由区,之后欧美各机场也积极开展临空经济区建设,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经验丰富。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从1992年全面启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从国外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实践来看,主要有航空物流产业主导型、航空制造产业驱动型、区位资源环境导向型、综合枢纽导向型产业发展模式。从国内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实践来看,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都可以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生态建设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国内外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临空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结果,其产业的生态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许多临空经济区产业生态建设都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其共同的经验借鉴是:航空物流业向高端演进;航空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贸易经济贯穿发展主线;临空指向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发展主导;产业发展多元化;政府推出多项支持措施。

近年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按照“四集一转”和“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主线,着力培育以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作为郑州市物流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与铁路物流、公路物流相衔接,共同将郑州打造为国际物流中心。航空产业的发展将促进机场的发展,从而带动郑州经济的外向型发展。高端旅游商贸业能和郑州市的会展业形成联动,并促进旅游业、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就经济发展而言,航空枢纽是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航空枢纽促使产业集聚其经济活动又将对其所在区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枢纽机场规模扩张、客流量和货流量大幅增长以及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枢纽机场开始逐渐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影响,原先的土地利用模式也随着枢纽机场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的加强开始发生变化,促使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枢纽机场逐渐同周边区域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一个以枢纽机场为核心,航空产业、航空物流业、高新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业和娱乐体育休闲业五大产业集聚的经济区域,即临空经济区。

(四)临空经济区产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是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的选择应该依托新郑国际机场的区位条件以及郑州市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基础,依据临空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以拓展临空产业链、发展临空产业集群、增强临空产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其落脚点应该是,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实现航空港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航空港区产业竞争优势,使之成为中原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根据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劣势,依据产业生态发展理论,在吸取国内外港区先发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实验区产业生态的选择与建设,在实验区内形成各种区位优势明显、功能分工明确的产业生态工业网络,不同的工业系统和产业群落之间有效合作。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在物质能量代谢、空间格局及人类生态关系等方面进行优化,发挥实验区整体优势,提高整体生态环境和区域产业竞争力,在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形成自然—社会—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产业模式。

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战略的实施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健全先期规划,保证实施的可行性,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的进驻提供便利,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引导作用,对实验区产业的进入要择优准入,促使航空港区产业良好集聚,为航空港区长久的生态友好发展奠定基础。

(五)临空经济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

实验区是一个典型的临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实验区发展的载体是企业。企业与环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适应,构成了实验区产业生态发展的基础。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发展应遵循临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其产业生态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关注实验区临空经济和临空产业的发展效应。以此为基础,研究实验区的产业选择与企业适应,实验区的产业容量、群聚企业成长的密度调节与策略选择,实验区产业集群的平衡与稳定条件,实验区群聚企业的共生与协同进化,最终实现实验区的产业生态位选择与战略确立。

根据产业集聚协同演化理论,针对实验区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不同策略,以保证实验区产业集群持续健康的演进、发展。在实验区产业集群成长期,要禁止或者避免初步集聚起来的集群企业间的模仿性活动、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以及过度投资等;在实验区产业集群成熟期,在面临相同的机会或威胁的时候,企业的决策倾向战略趋同,势必给集群协同演化带来危险,要求集群企业在相互协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使整个集群富有活力、竞争力;在实验区产业集群衰退期,企业各种活动趋于保守,政府或相关集群主体应采取适当和有效的措施,及时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鼓励并强化创新,完善市场组织网络,通过战略调整和再定位,促使集群重新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并保持较强的竞争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临空经济区企业生态成长能力研究

临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集群内企业的成长,随着临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临空产业集群内的发展环境瞬息万变,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如何利用集群内外的资源,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建立一个健康且充满活力的临空产业生态集群是实验区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不只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者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多,还和国际化、轻型化、高附加值、高时间价值、网络化、高技术含量等特征相结合,具有相对的高成长性。处于临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比非临空产业集群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本,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

根据生命型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自身就会拥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能力,而且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都会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样,从另外一个视角可以找到研究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途径。

影响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因素包括: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企业对集群内资源的获取能力、集群外政策法律环境的影响、资源选取和能力建造机制、企业外部网络的形成。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企业对集群内资源获取的能力、集群外政策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成长能力的三大主要直接因素;企业资源选取和能力建造机制以及企业外部网络的形成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是一种中介因素,起到了一定作用。企业想要得到集群内部所提供的资源,仍然要通过其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这样才能对企业的成长有所帮助。

首先,临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禀赋,先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成长问题;其次,企业要利用企业在集群内的资源优势,充分的对集群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再次,企业要与外部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相互共享资源,这样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企业所需的资源;最后,企业还要适应产业集群的政策法律,政府如果能够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会进一步助推集群内企业生态健康成长。

(七)临空产业健康管理问题研究

航空经济区的发展同机场本身的发展及机场周边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航空经济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支持,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类实施指导和管理。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管理是在对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过程加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群聚生态系统健康是企业群聚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群聚生态系统调控的主要内容。企业群聚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适度的开发和利用企业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创建和谐、高效、永续的生态系统。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应遵循循环利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再生性原则。根据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的边界、时空尺度、结构、功能、系统整体性、演化的阶段性、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动态性管理、层级性管理、创造性管理、有限性管理、多样性管理和两重性管理。

二 本书的研究框架(见图1-1)

图1-1 本书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