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是种奇妙的存在。
虽未窥见少女面容,但在古琴的加持下,风韵自然流露。
虽然仅年方八九岁,但那股子气质亦是卓绝。
刘和缓步上前,屏息凝神不敢惊扰,规规矩矩地侍立亭外。
表面作凝神聆听状,眼角余光却始终驻留在琴案前。
蔡邕依旧从容抚琴授艺,仿佛浑然不觉刘和的存在。
两架古琴相和成韵,泠泠清音似山涧流水,使人不自觉地短暂忘却尘世间的烦恼。
少女指法虽显稚嫩,却已得父亲七分神韵。
说来也巧,刘和前世为博女神青睐,
曾苦修数载古琴(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可惜未及在女神面前潇洒献艺。
便看见,......
曲终收拨,蔡邕闭目回味良久方展眉,显是对方才的琴艺展现颇为自得。
座下少女早瞥见亭外身影,碍于礼数不敢妄动。
偏生那少年目光灼灼如影随形,惹得她耳后不自觉的微烫,
指尖险些乱了宫商,幸得多年苦功稳住琴弦。
心中不由暗嗔,此登徒子当真无礼,
但却又不得不承认其眉目如画,好似,......
这般矛盾心绪随琴韵起伏,竟在脊背激起阵阵异样酥麻,后颈不觉泛起淡淡红晕。
总算,等到一曲终了,少女蔡琰便欲起身离开,忽觉身子似乎发软。
幸好在这个时候,蔡邕的话传了过来。
“琰儿,无碍,且安坐。”
蔡邕随意摆手,轻声说道,
这话对于蔡琰来说不亚于天籁之音,很是乖巧的重新落座。
言罢,又将目光转向亭外垂手恭立的少年,“子和还要在檐下立到几时啊?“
鉴于刘和尚未行冠礼,未有取字,蔡邕便直接以名相称,其中“子”字乃师长对弟子之传统称谓,
正如《论语》中孔夫子唤弟子为“子”,“由”,“求”一般。
尽管刘和未能正式成为蔡邕的门生,但从蔡邕的言谈之中,不难察觉他对刘和的认可与接纳,显然已视其为有教导之责的对象。
刘和忙趋步走入亭中,恭敬地向蔡邕行礼:“拜见老师,学生方才被老师琴声所吸引,一时入迷,这才未敢上前打扰。”
话虽对着蔡邕说,余光却一直往旁边瞥去。
蔡琰自然能感受到他的目光,耳尖染上薄红不由得又迅速扩散。
她强撑着世家女的仪态端坐,只是心中不停得暗骂“登徒子”。
然而,当她正面看到刘和的俊颜时,又不禁心生怜悯,心底骂声不由的渐弱。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散了。
蔡邕轻咳一声,惊得少年慌忙作揖告罪。
其实蔡邕心中对刘和颇为喜爱的,昨日初见便觉其颖悟非常。
此刻见他望着女儿发怔,倒生出几分自家白菜遭猪拱的微妙心绪。
刘和此刻确有几分恍惚,
蔡琰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太过响亮。
当他听到蔡邕称呼蔡琰为“琰儿”时,便已猜到她的身份。
因此,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结果这一看,便被蔡琰深深吸引。
蔡琰虽非倾国倾城,但异常耐看。
肤色白皙如雪,眉眼间带着几分温婉,眼尾微微下垂,鼻梁线条略显圆润,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眉间那抹不经意的微蹙。
刘和自知失态,心中暗自懊恼。
在蔡邕的介绍下,刘和与蔡琰正式相识。
蔡琰在行礼时,特意用只有刘和才能看到的角度,对他冷哼了一声。
“登徒子...”蔡琰用纨扇遮住半张脸,从牙缝里挤出气声。
她惯读的《女诫》里可没教过如何应对这般放肆目光,偏这少年郎生得剑眉星目,教人恼也恼不痛快。
刘和见状,非但不怒,反而觉得蔡琰私下里的样子十分有趣,
就像前世的私生饭追星时,忽然看到明星不同于镜头前的另一面一样。
就当刘和心中不由涌起一抹别样情愫时,
蔡邕打断了他的遐想:“子和,你且稍坐,我昨晚已写好手书,放在房中,这就去取来。”
刘和闻言,恭敬的长揖及地。
蔡邕转身离去,就要出亭时,嘴角不经意间掠过一抹笑意,但好在未被人察觉。
望着父亲身影渐远,蔡琰收起端仪,也不同刘和搭话,抱起琴便要离去。
刘和心知先前孟浪惹恼了对方,急忙拦住,
“琰儿妹妹,且慢。”他急忙喊道,“先前是兄唐突了,这厢给妹妹赔礼。”
然而,蔡琰并未理会,继续整理着物品,显然不想与刘和多言。
蔡琰仍不理会,他忽生急智:“琰儿妹妹,可否借琴一用?方才听得你与老师佳音,前些日子心中偶然闪现的感悟,忽变成了曲谱。”
闻得此言,蔡琰驻足回眸,只不过眼中犹带三分疑色。
刘和见状,只能以更加认真的表情与她对视。两人就这样对视了片刻。
终于,蔡琰开口了:“你果真会弹琴?不会是又想耍什么花招诓骗与我罢?”
刘和挺直腰背正色道:“若存歹念,妹妹尽可唤家丁将我乱棍逐出。”
夸张的语调配着滑稽神情,倒让自幼深居简出的蔡琰忍俊不禁。
少女展颜刹那,恰似春雪初融。
刘和极为不争气的就连心跳都漏了半拍,
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功劳,几乎脱口吟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蔡琰闻言耳尖微烫。
她自然识得这盛赞之辞,用词虽是极美的,却从未想过这般旖旎诗句会用在自己身上。
待要嗔怪,抬眼却见青年眸光清亮如星,倒教人再难生恼。
少女既然已呈这般情态,结局自然毫无悬念。
刘和顺利得手了
琴得手了。
蔡琰那温软纤细的小手,也一并落入掌中。
拉着神情恍惚的少女重新入座,
他将桐木琴平置案几,修长十指轻抚琴面。
不要瞎想。
正经的。
片刻,待气息沉定,指尖忽如惊鸿掠水。
旁侧的蔡琰尚在懊恼,脑中尽是刘和拉着自己的画面。
为何不躲?!
分明是他手劲太大,自己挣脱不开。
是了,
这般想着,蔡琰心底的罪恶感总算消解了些许。
正胡思乱想间,清泠泛音与浑厚按音交织出层次分明的旋律在耳旁响起。
虽技法未见精妙,却自有一派天然意趣。
恍惚间似见寒梅破雪,冰蕊初绽,暗香浮动于月下疏影。
蔡琰怔然望向身旁抚琴少年。诘问?
这个才是真正的他吗??
他是在怪我没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