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目简介
1.《八条龙》
(1)传说中的神兽。《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迤。”王逸注:“言已驾八龙神智之兽,其状婉婉。”(2)东汉荀叔有子八个,时称“荀氏八龙”。后以“八龙”称誉才学出众之士。沈佺期《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诗:“家传七豹贵,人擅八龙奇。”(3)唢呐曲,流传于山东邑潍地区,常用于农村的喜庆场合。
2.《玉芙蓉》
玉杯。唐诗纪事四四王建宫词:“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此曲艺人也称“雨芙蓉”,用于白事中,形容出水荷花被风雨无情地蹂躏摧残的凄苦景象。
3.《一枝花》
(1)词牌名:一作唱马一枝花,又名满路花,或促拍满路花。(2)曲牌名,属南吕宫,请参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3)唢呐曲,辽南的《一枝花》与流传于鲁西南柳子戏的《一枝花》曲调不一样。
4.《哭皇天》
在戏曲中亦称《玄鹤吟》。曲牌名,属北曲南吕宫,一般用于在南曲套曲内,如昆曲《南柯记瑶台》。戏曲乐队有同名伴奏乐曲,但曲调不同,主要以唢呐或胡琴演奏,衬托剧中悲哀气氛,如京剧《卧龙吊孝》的祭灵。在鼓乐中描述唐明皇哭江山一去不复返。明、清为民间小曲。
5.《八岔》
京剧曲牌,主要用胡琴演奏。大都在唱《四平调》的剧目中,用以衬托剧中人物纷乱的心情,如《问樵闹府》。
6.《火食调》
即艺人所称的《大火食调子》《小火食调子》。(1)以古代调式而命曲名。(2)在佛教的祈祷仪式中,双手合十在胸前,而道家则宝掌相间,儒家则抱拳拱手。所唱或所奏的调子,也有叫《合十调子》。
7.《雁儿落》
也叫《平沙落雁》,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参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正格是五字句,四句常置于《得胜令》之前,两曲连用或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在如昆曲《林冲夜奔》中,林冲怀念家乡时所唱。曲调雄壮,以唢呐和海笛伴唱。此曲在民间鼓乐中常用于白事,表现孤雁的哀婉心情。
8.《一条龙》
此曲在明末清初就有流传,最后一段以《朝天子》而结束,歌颂皇帝为真命天子。此曲中的龙头、龙眼、龙身、龙爪到朝天子,段落分明,形象逼真,有的段落常流传在民间单独使用。
9.《水龙吟》
(1)曲牌名,俗称《大开门》《发点》,戏曲乐队所用伴奏的乐曲。有调无词,以唢呐演奏,锣鼓配合,高官、元帅升堂、升帐所用。(2)词调名,也是双调,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
10.《一江风》
明清时期,此曲在河北、鲁南地区已有流传。戏曲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一般用作过门曲。有时也代替引子,如在昆曲《春香闹学》中,春香上场时所用。在京剧中常用于齐唱,以唢呐、锣鼓配合,烘托众人行路的声势。如在《法门寺》中太后出行所用。
11.《哭陆州》
(1)金攻下南宋陆州,陆州宋将宁死不降,城破,陆州宋将的儿子陆文龙与乳母被俘。后来陆文龙长大,由王佑断臂挂图说明原因,陆文龙倒地面向陆州城跪拜大哭。(2)唐明皇哭天下一去不复返,多用于民间白事上。
12.《单鸟》
此曲由辽南早期艺人王三件初创。以句句双为基调,变调加手法改编而成,后流传于复州鼓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