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评书里说的都是骗人的
- 穿越吕布:草根活该被看不起?
- 千古左公
- 2319字
- 2025-04-03 12:01:39
第一章评书里说的都是骗人的
延熹三年(160年),冬,汉并州五原郡的一个普通家庭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男婴诞生了。
大多数婴儿,来到世界的哭声,都像是宣告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但这位男婴却不同。
这位男婴并不普通,他生来就知道自己并非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他的心智是个成年人,但他依旧遵循着婴儿的本能哭了起来。
为什么要哭呢?
不知道。
大概,是因为前世他的人生并不美好,他仿佛记得自己拼尽全力的活着,拼尽全力的试图抓住希望,却依然没能改变命运,带着无数的遗憾和不甘结束了自己的那一生。
具体发生了什么,他记不清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吕布”的时候,他却清楚的回想起了自己在这段历史中原本的命运。
那个在后人演义评书中天下无双的飞将,一度站在了华夏大地政治旋涡的中心,搅乱中原局势,却最终在曹,刘联手下兵败身死的一方失败的诸侯。
在后续的上千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一代又一代传唱,人们开始不断地给这段历史添上了各种色彩——
比如,吕布的父亲叫吕良,是丁原麾下的大将,吕布有四个姐姐,母亲黄氏则是当地的富家女。
而这些,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存在。
吕布的父亲是吕梁,一个戍边的度辽营的一名什长,度辽营归度辽将军管辖,是专门戍边的一支常备军部队。在早期国家对边防相对重视时,这支部队相对精锐,待遇也还不错,不过到后来,就开始用流放的犯人充军了。
因为部下只有十个人,还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戍边也很辛苦,吕梁一个月少则回来一两次,多则回来三五次,几乎每次回家,都会满口抱怨。
要么抱怨军饷发得不够,要么抱怨部下肆意妄为,然后便在街上用为数不多的饷钱买些酒喝。
吕布的母亲田氏,则是个当地一般农户的女儿,可想而知,她不能为家庭的经济情况提供多大帮助。
父亲的酗酒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以至于小时候吕布跟着母亲经常吃不饱饭。
“啪!”
父亲又给了母亲一记耳光,母亲摔倒在地,而三岁的小吕布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跑上去,紧紧抱着母亲的身体。
“小娃娃,你快闪一边去!”
“不要,娘没有错,你为什么要打她!?”
“我——!她——!”
在吕布的家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父亲大体上是个理性顾家的人,但一旦喝醉了酒,他就会变得更加狂躁且控制不住自己,进而一点小矛盾,就对母亲施暴。
而矛盾的原因,也并不算复杂——只是单纯的因为母亲埋怨父亲喝酒花了太多的钱。
不过,好在父亲不是最无可救药的家暴分子,基本吕布护着母亲的时候,父亲都不敢再下重手。
等父亲酒醒了些以后,他摇摇晃晃的来到了已经睡下的吕布床边。
“娃啊……我对不起你和你娘……
我——”吕梁哽咽道。“我知道我喝酒会坏事,我知道我花了家里的钱,让你和你娘饿肚子。可是——
如果没有这点酒,我还能指望什么呢……
我们这些人身份低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就并州这些兵,就是太平年间都会因打起来,个把月便死上几个,加上民变,盗匪,每年都得带走一两个什长。
要是下个月我没回来——哎,我就管不住我这手……”
“……”
殴打母亲的父亲,确实是不对的,但吕布体内已然记不清的前世灵魂中,却显然有着能理解他父亲的那一部分。
饮酒者在饮酒后会让大脑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这无疑并不是正常的,让自己变得愉悦的方式,但无论是在古代和现代,都有人不得不靠这份酒精带来的愉悦,维持自己对在这个世界上的希望。
这世界上大概不缺乏那些年幼时相信自己能改变命运,撼动世界的孩子,但在长大后,绝大多数人,都被现实面前认清了自己。
对父亲来说,一个什长的收入并不能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作为一个下级军官,他大概一生都没有那个资格进入汉朝的上流社会,而是注定拿着被官吏贪污后留下的不多的工资,担任着戍守边疆这种不知何时就会丢了性命的工作。
假装睡着的吕布,本想出言安慰父亲。但最终,他什么都没能说出口。
他大概记得,自己的前世,终其一生,也没能跳出这个圈子,即便在不同的时代,但他和这位今世的父亲,大概也是同一类人。
尽管一度吃不饱饭,但几个月后,这种生活就得到了缓解。
因为附近一伙山贼作乱抢夺了附近的农田,吕梁参与了抵御贼寇的战争,没立下功劳,但好在没像他的几个战友一样丢了性命。
而这件事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让吕布的娘家,田氏的几个儿子丢了性命。
这就是边塞,这里的民风彪悍,就是因为战争时刻都有可能发生,说不准哪天,死神就会毫无征兆的降临在你身上。特别是这些需要在城外耕作的农民,每逢收获,最担心的就是山贼匈奴会不会抢上一波。
如今的东汉也是走在日薄西山的路上,规模不大的小乱不会特地发动大规模清剿,只要对方别蹬鼻子上脸,在城外抢点小的就收手,双方脸面都过得去,也就不追究了。
但这些太守及皇帝眼里的数字,却都是一家又一家活生生的人命。
吕布的姥爷丢了自家的儿子,十分悲痛,便把剩下的希望寄托在小吕布的身上。
虽说这个时代,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但自家男丁都死绝了,年过半百的老头为了让自己活得有个念想,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吕布身上。
大概也正是田家的那几个男丁死了,姥爷把多出来的粮食接济给了吕家,这才让吕布没能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样饿死。
小吕布晚上独自看着月亮——
“什么官宦之后,什么世代为官……都是狗屁。”
吕布倒希望自己能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可惜,演义究竟是演义。史书上对吕布的记载是:“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一般能被陈寿这么简略的写完家世的,就说明家世里真的拿不出什么值得吹的,属于寒门,或者通俗点说,叫草根。
也许,前世的自己也曾相信过,真正的勤奋与努力,将会获得回报,也曾看不起那些游手好闲的富二代们。
但现实总会教会人——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真正的公平,而人生最初的不平等,就来自于不同的爹的不平等。直到工作创业时,你才会知道一个好爹能让你少走多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