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语语音的统一与白话文运动

现代语文运动指始于清末长达半个世纪的有关语言文字和文学创作的三场运动,即白话文运动、汉语拼音运动和国语运动。

客观地说,三大语文运动各有侧重,但又互有交叉。切音字运动(汉语拼音运动)侧重切音字母的创制与使用问题,强调“言文一致”;国语运动侧重民族标准语的确立与推广,强调“国语统一”,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白话文运动则侧重于标准语的书面语体的改革。三大语文运动的交叉体现为:切音字运动已经提出了国语统一问题,而且从渊源上说也是一脉相承,因此不少学者都把切音字运动看成国语运动的一个部分。国语运动的首要问题是国语的标准音即“国音”的确定问题,自然也涉及拼音字母的推广、使用;标准语的书面语也涉及语音问题。因此,切音字运动与国语运动均涉及国语标准音问题,但又各有侧重,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关系密切。这三大运动都关系到语言统一和文学创作,同时也和我们讨论的命题即国语国音与现代白话新诗音韵有密切的关系。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然制定了一些改革的语文政策,但在旧中国,这些目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所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三大运动中,白话文运动在书面语上基本战胜了文言文,完成了革命性的变革。拼音运动有一定的成效,颁布了注音字母;国语统一运动主要的成绩在于废除了人工的无标准的老国音,确立了北平音系为国语语音标准。但要完全实现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只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下面分别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