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研究
- 李文姣
- 1139字
- 2025-04-29 17:34:23
三 文献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国外风险社会及风险治理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成果丰富,理论体系成熟,为我国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当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与西方社会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更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构建了风险理论、社会风险治理理论的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应用研究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社会风险研究视角,国内学者通过将西方风险社会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进行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促进了社会风险理论的本土化研究。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领域的研究近年发展迅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大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研究阶段来看,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研究仍处于多个领域同时发展但整合性不足的阶段。研究的内容涉及了很多领域,且方兴未艾,但研究分散,有效衔接明显不足,缺乏系统性。各个研究只是专注于自身的深化,新时代社会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如果忽视对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借鉴,将导致研究成果偏离实际,因此应更加关注学科间的融合与交流。比如,不同学科对社会风险、风险治理、应急管理等基本概念在阐述和理解上存在差异,如果不同学科间没有一致权威的用法,就会影响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
第二,从研究广度来看,社会风险的研究分布于特征概况等一般描述性研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研究、新时代社会风险特征研究和防范化解的对策建议研究等几个方面,研究有一定广度,但分布不均衡。
第三,从研究深度来看,长期以来我国社会风险的研究一直是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中国的社会风险问题。因而对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应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风险治理理论,是指导社会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实践,并为世界风险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必然要求。
第四,从研究重点来看,大多数研究都将重点放在社会风险显性的特征与应对上,对社会风险可能造成的隐性危机重视不够;研究重视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和化解的阶段性处理,而对于社会风险的全程性研究相对较少;在风险管理的主体上,虽然重视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中的作用,但忽视了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和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深入梳理总结近年来的中国社会风险的治理经验,同时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共同搭建新时代社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机制研究。本研究既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发展,又是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深度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