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入新阶段,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成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本课题立足于促进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和法治化建设,将研究视角聚焦在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建设,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和建设韧性社会,科学处理风险防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着力将社会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

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以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为切入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风险治理新模式,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风险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以全程性视角进行社会风险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社会风险化解,防止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最后,通过创新社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督促政府部门真正承担和全面履行政府的有限职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生活的安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

本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实践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以下观点。首先,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有助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当前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形式;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居安思危把风险防范于未然;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提高社会整体韧性。其次,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要早识别、早管控、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造成全局性系统性的危害。各级政府部门要重点提升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能力、风险化解水平和风险转化能力。最后,新时代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打造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责任共同体、目标共同体和力量共同体,通过协商与合作化解社会风险。二是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在政府—社会—公众之间建立协同治理关系,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提升社会风险治理效能。三是完善社会韧性治理,通过完善治理制度、治理技术、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的韧性建设,构建高韧性社会。四是,创新社会风险管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有效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威胁的社会风险。五是加强公众参与实效性,消弭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样也是面临利益分化、风险频发、冲突不断、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重要时期。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风险也呈现出全球化趋势,这对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是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石。二是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社会风险涉及的领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否得到保障,对社会风险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由于时间精力和研究内容局限性,本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展开,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文姣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