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昭明往事:商海浮沉录
- 虚君演义:万历年的社会变革游戏
- 悠慧羔士
- 3484字
- 2025-04-16 23:30:50
第一节:
我是李昭明。此刻望着怀中这个额带十字纹的婴孩,忽然觉得该把往事理一理——毕竟这孩子的来历,怕是和那个佛郎机商人脱不了干系。
那年的雨啊,把苏州学宫外的青砖地浇得像面铜镜,照出多少读书人的狼狈相。我从最后一名往前看,指甲在“李“字上抠出血丝——第五次童试,榜上依然没有“李昭明“三个字。身后新科秀才们正在吟“春风得意马蹄疾“,我却想起离家时爹蹲在门槛上说的话:“昭明啊,咱李家祖坟没冒青烟,考不上就回来守着二十亩水田。士农工商,再怎么说农也在商前头。“
可爹没见过应天府的布商怎么过日子。去年送考时,我亲眼见着“瑞蚨祥“的东家下轿子——绫罗裹着的身板比县太爷还气派,小厮捧的珐琅手炉,怕是抵得上我家三年收成。这世道,嘴上说着“重农抑商“,可城里米铺的账房先生,哪个不是绫罗绸缎裹着,比地里弯腰撅腚的佃户体面?
正想着,一方素帕递到眼前。抬头就撞见苏玉娘珍珠簪子的反光,晃得人眼花。这姑娘我认得,她爹和我爹吃醉酒订过娃娃亲——自然,得等我中秀才才算数。
“考不上秀才,你待如何?“她声音轻得像柳絮。
我盯着她绣鞋帮上沾的泥点子:“做生意。“这话脱口而出,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忽然笑了:“我爹说商贾重利轻义。“
“《史记·货殖列传》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攥着湿透的考卷,“子贡不就是经商养着孔圣人周游列国?秦淮河上的歌姬尚知接济落魄书生,难道比地里为三斗米逼死佃户的'仁德君子'更不堪?“
这话说得刻薄了。可想起去年冬至,爹为收租逼得王老汉跳了井,转头却给县学捐了十石“积善粮“,我就恶心。
第二节:
那日与苏玉娘分别后,我当真在阊门码头支起了菱角摊。头一天,地痞赵三就踹翻了我的箩筐,青壳菱角滚进泥水里。“新来的要交孝敬钱!“他踩着我的秤杆狞笑。我蹲下去一颗颗捡,指甲缝里嵌满河泥,忽然看见杏红色的裙角——苏玉娘不知何时来了,正蹲着帮我捡菱角。她鬓边的珍珠步摇垂到我手背上,凉得像滴眼泪。
“用这个垫着。“她悄悄塞给我块素绢,上面还带着茉莉香。我按她说的,把大颗菱角包成“状元包“,小颗的串成“连科及第“。可直到日落,只卖出七文钱——刚够买两个炊饼。那晚我蜷在码头货栈的檐下,听见更夫敲着梆子唱:“十年寒窗苦,不及贩缯富......“
过了几天,也就是落榜第五天傍晚,我正对着卖剩的菱角发愁,苏玉娘突然出现在码头。她今天裙子上绣着葡萄纹。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也没有多问。
“算命瞎子说的彩虹桥。“我说道。三个月前那瞎子收了我爹二钱银子,说我今年必中秀才,还会遇着穿红衣的贵人。
暮色里,她忽然抓住我沾满菱角汁的手:“我爹说...若你月入五两...“话没说完,丫鬟就来寻人了。她慌慌张张往我怀里塞了个油纸包,跑开时袖袋里掉出本《九章算术》——封皮上还沾着墨,显见是刚抄的。我看着远去的她,心里竟充满了一股斗志。
第三节:
半个月后,我的菱角摊前居然有了回头客。绸缎庄的伙计每次来买,都要挑绣着“蟾宫折桂“字样的荷包装——说是给他家赶考的小少爷讨彩头。我渐渐摸出门道:书生爱买“状元包“,歌姬偏好“连理枝“的造型,连码头苦力也肯多掏一文钱,要我在菱角上刻个“力“字。有天收摊时,我发现素绢底下压着块碎银——苏玉娘来过了,却不肯露面。
到第三个月,我已经能日赚百文。那日暴雨,我正收摊,忽见个红发碧眼的佛郎机人蹲在货堆旁,怀里抱着个铜星盘.......
后来我才知晓,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奥,是这个地方的传教士与商人。这佛郎机人天天蹲在岸边摆弄铜星盘,被小孩扔石子也不恼。那日我筐里菱角卖剩大半,他倒用生硬的官话说:“李,你的货,要分三等。“
他教我按个头分装,大颗的包成“状元包“,小的串成“连科及第“——这红毛鬼竟懂大明科举!后来熟了他才说,他们那儿的耶稣会士,早把《四书》翻成了拉丁文。
“你们拜的菩萨,和我们的圣母,也许是一个。“有天暴雨,他邀我去教堂躲雨。彩玻璃透进来的光映着圣母像,我忽然想起苏玉娘踮脚摘玉兰的样子。安东尼奥指着壁画说:“瞧,耶稣也是木匠的儿子。“
那年腊月,应天府突然清查佛郎机商船。安东尼奥慌张跑来摊前,说他那船胡椒被官府扣了——原来礼部下了新札子,说西夷货物需经市舶司抽分。“李,帮帮我。“他碧眼里全是血丝,“他们说我私贩贩货。“
我把他藏在送菱角的驴车里,混过三山门的盘查。经过陡门桥时,他突然往我怀里塞了个铜十字架:“你们《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我们却说'诚实是通向上帝的桥'。“桥下漕船正经过,船工号子震得桥板发颤,他声音却格外清晰:“秤杆两头,一头挑着货物,一头挑着灵魂。“
后来我才知道,那日搜检的衙役里,有个是“瑞蚨祥“派来的——他们怕安东尼奥的西洋布抢了生意。我把十字架挂在账房梁上,从此每笔记账,墨迹都工整得像在抄《金刚经》。
那枚铜十字架在怀里揣了三日,终究没敢戴出来。倒是苏玉娘见了,用红绳编了个络子,让我系在账本上。“西洋人的菩萨也是菩萨,“她指尖灵巧地打着结,“能保佑账目清明就好。“我低头看她腕上戴的桃核小船——那是我用卖剩的菱角核刻的,粗糙得能划伤皮肤,她却日日戴着。
第四节:
转眼入了梅雨季,连日的暴雨让码头几乎无人光顾。我缩在芦席棚下,看着雨水在素绢上晕开一朵朵灰暗的花,像极了当年落榜时被雨水泡烂的考卷。忽然,雨幕里冲出一道杏红色的身影——苏玉娘撑着破油纸伞跑来,裙摆早已湿透,却把怀里的布包护得严实。
“你疯了吗?“我急忙用身体挡住漏雨的棚角。
她喘着气递来布包:“炊饼,还热着。“雨水顺着她发梢滴在我手背上,比滚烫的炊饼还灼人。我想起算命瞎子说的“红衣贵人“,喉头一哽:“玉娘,我……“话到嘴边,却成了句傻话:“你的鞋湿了。“
她愣了一下,忽然笑了:“那你给我买双新的?“
我攥紧她冰凉的手:“买,买十双!“
她睫毛上挂着水珠,轻声说:“傻子,我要那么多鞋做什么?“指尖在我掌心画了个圈,“我只要你……“话未说完,远处传来丫鬟的呼唤。她慌慌张张抽回手,袖袋里掉出本手抄的《九章算术》——墨迹被雨水晕开,最后一页却工整画着个T字账,右边写着“诚信无价“。
第五节:
半年光景,我的菱角摊已在码头扎下根来。那些穿长衫的书生专挑“状元包“,歌姬们爱买“连理枝“的样式,就连码头扛活的苦力也肯多掏一文钱,要我在菱角上刻个“力“字。攒下的碎银换成了一张张会票,薄得像蝉翼,却比爹那二十亩水田的收成还压手。
那日安东尼奥抱着个鎏金匣子来找我,路人都躲着走,嘴里念叨“红毛鬼“。他也不恼,只神秘地掀开匣盖——里头躺着个精巧的自鸣钟,齿轮咬合间发出“咔嗒“声响。“李,这叫'时辰表'。“他碧眼里闪着光,“你们打更的梆子敲十下,它才走一格。“铜指针映着阳光,在我掌心投下一道金线,像极了当年学宫放榜时,朱砂名单上那道划掉我名字的红杠。
苏家账房的猫腻,是被这西洋记账法揪出来的。那老账房做了两本账,“天“字本记收入,“地“字本记支出,却不知安东尼奥教的复式记账里,天地原该严丝合缝。我当着苏父的面,用炭笔在青石板上画T字账,左边记着“腊月收丝五十匹“,右边对应“付银十二两六钱“,差的那三钱银子,正卡在账房先生袖袋的夹层里。
“你小子……“苏父手里的核桃咔咔响,“倒比那些酸秀才实在。“他眯眼打量我挂在账房的铜十字架,突然笑了:“听说红毛夷人做生意,最重'诚信'二字?“
第六节:
婚礼那日,我冠上串的玻璃珠,是安东尼奥用教堂彩窗碎片磨的。阳光穿过珠子,在玉娘盖头上投下七彩光斑。她的嫁衣下摆还缝着那块素绢,只是原先的茉莉香已被葡萄纹盖住——那是照着安东尼奥给的佛郎机图样绣的。拜堂时她掐我手心,珍珠盖头下的声音带着笑:“昭明哥,现在你可比秀才老爷风光。“
好景不长。玉娘怀胎五月时,朝廷突然严查番货。码头上堆的松江棉布发了霉,湖州的生丝在仓里结成团。债主们堵在门口那夜,有个闽南口音的商人悄悄掀开包袱:“李掌柜,要倭缎么?“暗红绸缎上金线绣的樱花刺得人眼疼。玉娘突然按住我的手,她指尖冰凉:“这纹样……我在《倭寇图卷》上见过。“
安东尼奥被官府驱逐那日,将自鸣钟塞给了我。“李,时间会证明一切。“他指着钟面上罗马数字的“Ⅶ“:“在我们家乡,这是幸运数。“我望着他被押解的背影,突然想起陡门桥下那句“秤杆两头挑着灵魂“。
玉娘临盆前夜,把当年那块素绢塞进我手里。绢上多了幅歪扭的《坤舆万国全图》,墨线勾出���佛郎机商船正驶向应天府。“待君五两时……“她气息微弱,却笑着补全了下半句:“与君共此生。“
“老爷?“春桃的声音将我拽回现实。怀中的李华正抓着铜十字架玩耍,那蓝胸佛法僧鸟突然飞落在摇车上,啄起一片葡萄纹碎布。晨光穿过教堂尖顶的十字架,在青石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像极了一杆秤——一头坠着往昔,一头翘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