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玉院中千多余学生,上山也不过六七日,除开周边几个院落之外,绝大部分人自然都不认得苏墨这个山外来客。
此刻看到一张陌生面孔大喇喇挤入人群,当着众人的面就这么闭目盘坐,原本争执不休的几人顿时就哑了火,一个个涨红了脸面面相觑,一时竟是吵不起来了。
不仅是周围这群半大孩子想不通,就连原本打算上前的几位鉴考司弟子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既然争端已消,他们也就不再关注此处。
只剩下冯济明一人满脸愕然,不明白那位着青衫的少年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入静修行受到干扰,因此换个僻静处,这才是符合常理,可对方却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挑了个最热闹所在?
旁人如何眼光苏墨一概不知,他闭目盘坐片刻之后就已再次入静。
意识陷入一片虚无之中。
无上,无下,无左,无右。
无有光,无有暗,无有声,无有静,无有色,无有味……
一切源于肉身的感受于此处皆不存在。
“忘我”,非是忘记“自我”,而是忘记“自我”与“无我”之别。
“物”与“无物”并无分别;
“我”与“无我”亦无分别。
这才谓之“坐忘”。
既无分别,又何来矛盾之说?
既无分别,外界诸多干扰又与我何干?
心念一起,苏墨原本散落的思绪瞬间汇聚起来。
虚无之中一点光芒骤亮!
下一瞬间,苏墨的念头来到了一处熟悉所在。
这是他第一次不借助外力进入自己的识海。
由于并未学过内视之法,此刻在他自己念头的观视之下,只觉自己识海当中幽幽暗暗,一切都好似虚幻。
但这并非关键。
凝炼神念,并非为了照观自身,而是用来感应外界天地。
识海之中的那道虚影聚散不定,渐渐凝成一道人形,同样是闭目盘坐。
苏墨按照功法上的修行要义,尝试着将自己的念头延伸开去。
炁,乃万物根本。
无有质,无有形,却又真实存在。
凡人肉身驽钝,受感官牵制,自然无法察觉到这无形无质之炁。
唯有凝聚起来的神念方能对此有所感应。
念头越是精纯,感应越是分明。
初入修行,苏墨自然不会神魂出窍的本事,此刻聚拢起来的念头仅能存于自身识海之中。
可坐忘之法,无内无外。
内外既无分别,神念自然可以越过肉身感应,建立起与外界天地的微弱联系。
“听”,他没有依靠双耳,却“听见”了天上云卷云舒,山风拂过草木。
“嗅”,他没有通过鼻子,却“闻见”了花草泥土的芬芳……
骤然间,苏墨“眼前”现出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
“海浪”翻腾之中,无数混沌浪潮在他周遭不断起伏。
这是……
天地元炁!
充斥天地的浩荡元炁如风一般游荡,似水一般流淌。
而苏墨的那一点微弱神念,就在这广阔无尽的炁海之中岿然不动。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
他的念头只是微微一动,立刻就有一道如纱似雾的炁从“大海”之中被摄起。
接下来,只要用神念将这道“炁”牵引入肉身,自己就能够成功服炁了。
可苏墨却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按照先前掌院所言,修行中人所服之炁,应当选择最为精纯的五行元炁。
而自己当前所感应到的炁海却是一片混沌,纷乱而驳杂,完全无法分清其中的属性与类别。
这是因为自己的神念凝炼不足,所以还无法摄取精纯的五行灵炁?
苏墨心中有些犹豫:这炁到底是服还是不服?
凡十日内服炁者能上一甲名榜。
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苏墨此刻心中大概也清楚,自己凝炼神念的速度恐怕是远远领先院中其他人的。
只要服下这一道炁,就能够登上头榜头名。
可这却是一道杂炁。
虽然这杂炁之中定然包含五行灵炁,即便服食了或许也并无太大影响,可今日初入道便要争这虚名,他日若再遇到相似情况,自己是争还是不争?
这里要争,那里要争,看似一步快过一步,将他人远远甩至身后,实则步步虚浮,难保到哪一天就动摇了根基,积重再难返。
大道修行,当以自我进益为主,其余无关者皆浮云!
下一刻,他心中做出了决断。
那一道纱雾般的杂炁悠然穿过苏墨的神念,再次落回天地之间。
于此同时,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念头中的一些杂质被随之带走,神念也因此更加凝炼了几分。
凝念、炼神。
这是两个部分。
通过天地元炁的淬炼,使已经凝炼出来的神念更加精纯,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五行灵炁的感应。
这既是水磨工夫,同时也因人而异。
有的人天生思绪澄澈,这一步所需花费的功夫也就越少。
而有的人念头驳杂,花费功夫就越多,甚至有可能永远都无法淬炼至精纯。
苏墨不清楚自己是处于什么水平,但他知道,这一阶段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半点急躁不得。
大殿之外。
白须白眉的道人突然睁开双目,幽幽望向竹林中的某处。
在他的视线之中,天地间翻腾的万千元炁熠熠生辉,散发出各色光彩,互相之间泾渭分明。
钟怀远看到远处一点极为微弱的光芒亮起,然后这点光芒从周边摄起一道混沌驳杂之炁。
可片刻之后,光点却并未将这道炁服下,而是任由穿身而过,借其淬炼起了自身神念。
道人收回目光,脸上不见丝毫表情,再次缓缓合上双眼。
……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
遴玉院诸多学生里,进度快者已能初步尝试入静,慢一些的也基本掌握了修行法门。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在手中的两套功法之间徘徊,无法做出抉择。
午时一到,山上厨务院中就有人送来饭食。
初次闻法,有许多人醉心修炼,只胡乱填了几口就继续修行,更有不少甚至根本无心吃饭。
苏墨结束了对神念的淬炼,退出入静状态,领了自己的饭食,慢悠悠来到山泉边,细嚼慢咽填饱肚子,又休息了片刻之后,甚至还有闲情逸致练起通经功来。
药食进补,休憩养神。
缺一不可。
他曾放出豪言,自比吕祖,要做那百万千万里也无一之人。
但同时也明白,心气可以高,却不能好高而骛远。
万丈高楼平地起。
对于修行而言,自己算得上“年岁已高”,万比不得旁人,既然起点低了些,自然要谨小慎微,半点偏差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