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断奏与连音

周一上午十点,许沐晴站在音乐学院大楼前,手里攥着连夜赶出来的初稿。清晨的阳光穿过梧桐树叶,在她脚边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深吸一口气,推开排练厅的大门。

许临风已经坐在钢琴前,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跃动,弹奏着一段她从未听过的旋律。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近乎透明的轮廓。有那么一瞬间,许沐晴忘记了呼吸。

琴声戛然而止。许临风转过头,眼神恢复了那种熟悉的冷淡。

“迟到了三分二十七秒。“

许沐晴咬了咬下唇:“我迷路了。音乐学院大楼的布局和我们文学院不一样。“

许临风没有接话,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文件夹上:“那是你写的介绍?“

“初稿。“许沐晴递过去,“我参考了舒曼的日记和霍夫曼的原著小说,试图把《克莱斯勒偶记》的文学背景——“

“直接看吧。“许临风打断她,翻开文件。

许沐晴站在一旁,看着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手指不时在纸面上轻点,像是在无声地反驳某个观点。十分钟后,他合上文件夹。

“太文学了。“

“什么?“

“你把每个乐章都对应到具体的情节和人物上,“许临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音乐不是小说的配乐。舒曼创作时受到霍夫曼启发,但不是简单的改编。“

许沐晴感到一股热气涌上脸颊:“但节目单需要让普通观众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那就写清楚这是你的解读,不是舒曼的本意。“许临风将文件夹放在钢琴上,“第三段关于'夜思'的描述完全错了。那段不是描写克莱斯勒对爱情的迷茫,而是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你怎么知道舒曼怎么想的?“许沐晴忍不住反驳。

许临风的眼睛微微眯起:“你读过舒曼1838年5月3日写给克拉拉的信吗?“

许沐晴哑口无言。

“音乐不是用来解释的,是用来感受的。“许临风转身面对钢琴,弹了几个和弦,“这段和声进行本身就带有疑问和追寻的性质,不需要你用大段文字来描述什么'灵魂的挣扎'。“

许沐晴攥紧了拳头:“那如果音乐不需要文字,为什么音乐会需要节目说明?为什么林教授要我们合作?“

许临风的手指悬在琴键上方,沉默了片刻:“因为大多数听众像你一样,需要拐杖才能走路。“

这句话像一把小刀扎进许沐晴的心口。她一把抓回自己的文件夹:“好,既然我的工作这么多余,你大可以找林教授换人!“

她转身要走,却被许临风叫住:“等等。“

许沐晴停住脚步,没有回头。

“明天下午三点,“许临风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带舒曼的信件给你看。我们可以...讨论。“

许沐晴惊讶地转过身。许临风依然背对着她,肩膀线条紧绷。

“好。“最终她说道,推门离开了排练厅。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的合作勉强进行着。许临风带来了厚厚一叠资料,有些甚至是德文原版。许沐晴惊讶于他的专业和严谨,而他似乎也开始尊重她对文学的见解。虽然争论依然不断,但至少不再是一边倒的否定。

周五下午,他们约在图书馆讨论最终稿。许沐晴提前半小时到达,选了一个靠窗的安静角落。窗外天色渐暗,乌云密布。

许临风准时出现,黑色毛衣衬得他的肤色更加冷白。他放下背包,拿出一支红色钢笔:“我修改了一些地方。“

许沐晴接过文件,发现几乎每一页都有细致的批注。有些是音乐术语的修正,有些则是建议她补充的历史背景。让她意外的是,许临风的字迹异常工整,甚至带着一种艺术性的美感,与他平日里的冷漠形象大相径庭。

“你的字很漂亮。“她脱口而出。

许临风的手停顿了一下:“小时候被逼着练的。“

他们埋头工作了两小时,窗外开始下起雨来。起初只是零星雨点,很快便发展成倾盆大雨。图书馆的灯光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温暖。

“完成了。“许沐晴伸了个懒腰,将最终稿装进文件夹,“明天可以交给林教授了。“

许临风点点头,开始收拾桌面。他的动作突然停住:“你带伞了吗?“

许沐晴望向窗外如注的大雨,摇了摇头:“早上天气很好,我没想到...“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许临风皱眉。

“我不常看天气预报。“许沐晴小声辩解。

许临风叹了口气,从背包里拿出一把黑色长柄伞:“走吧,我送你回宿舍。“

许沐晴惊讶地看着他:“不用了,我可以等雨小一点...“

“已经快七点了,“许临风看了看手表,“再晚食堂就没饭了。而且如果你感冒了,会影响下周的排练。“

还是那副公事公办的口吻,但许沐晴注意到他已经撑开伞,在图书馆门口等她。她小跑几步钻到伞下,立刻被淡淡的雪松气息包围。伞不算大,两人不得不靠得很近,许沐晴能感觉到许临风刻意将伞往她这边倾斜。

“你的右肩会淋湿的。“她小声说。

“我比你高,这是最优角度。“许临风目视前方。

雨水在校园小径上汇成细流,他们的脚步声混在雨声中。许沐晴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许临风,却还是在一次转弯时不小心蹭到了他的手臂。即使隔着毛衣,她也能感受到那结实的肌肉线条。

“你对尼采的音乐哲学怎么看?“许临风突然问道。

许沐晴愣了一下:“他说没有音乐,生命将是一个错误。“

“但他在《悲剧的诞生》中把音乐放在所有艺术之上,“许临风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认为音乐直接表达意志本身,而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只是意志的映像。“

“可他自己后来也批判了这个观点,“许沐晴不假思索地反驳,“在《人性的,太人性的》里,他说音乐需要被'驯化',需要形式和结构。“

许临风侧头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读过尼采?“

“文学系必修课。“许沐晴微笑,“而且我认为尼采错了。音乐和文学从来不是谁高于谁的关系。雪莱说'诗人是未被承认的世界立法者',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不也改写了音乐的法则吗?“

许临风突然停下脚步。雨声仿佛在这一刻变得遥远。

“怎么了?“许沐晴疑惑地抬头。

“没什么,“许临风继续向前走,“只是没想到一个文学系的学生会这么了解音乐。“

“我也没想到一个音乐系的天才会读尼采。“许沐晴笑道。

许临风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但转瞬即逝:“音乐不只是技巧,它需要思想支撑。否则就只是杂音。“

他们走到女生宿舍楼下,雨势稍缓。许沐晴钻出伞外,转身道谢。

“周一排练厅见。“许临风点点头,转身走入雨中。许沐晴注意到他的右肩果然湿了一大片。

回到宿舍,室友刘欣雨正躺在床上看视频,一见她就坐直了身体:“哇,谁送你回来的?那个不是音乐系的许临风吗?“

许沐晴把湿漉漉的外套挂起来:“我们刚好一起在图书馆,下雨了他就顺路送我回来。“

“顺路?“刘欣雨夸张地挑眉,“音乐学院男生宿舍在校园另一头好吗!'冰山王子'许临风居然会绕大半个校园送女生回宿舍?“

“别胡说,“许沐晴感到脸颊发热,“我们只是合作音乐会项目。“

“哦?“刘欣雨坏笑着凑近,“那为什么你的耳朵这么红?“

许沐晴抓起枕头扔向她:“闭嘴啦!“

晚上躺在床上,许沐晴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回想着雨中那段关于尼采的对话。许临风谈论音乐哲学时,眼中的光芒与弹钢琴时如出一辙——专注、热烈,几乎称得上美丽。

她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里。刘欣雨的话在她脑海中回响。许临风确实没有必要送她回来,更没有必要和她讨论尼采和雪莱...

手机突然震动,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舒曼《克莱斯勒偶记》的德文原版我找到了,有几句关键描述你可能会用到。明天带给你。——许临风」

许沐晴盯着屏幕,心跳突然加快。她不知道许临风怎么会有她的号码,更没想到他会为了项目额外花时间。犹豫再三,她回复道:「谢谢,明天见。」

放下手机,窗外的雨声渐渐停息。许沐晴闭上眼睛,却仿佛还能闻到那把伞下淡淡的雪松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