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机器厂的技术科,最近因为秦奋的存在,氛围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绘图板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上。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墨水味和旧图纸特有的味道。几个老工程师正围着一张新绘制的设备局部改进图低声讨论着,时不时还争得面红耳赤。而在角落里,秦奋正伏在一张独立的绘图桌前,面前摊开的却不是厂里的任务图纸,而是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机械工程手册》,旁边还放着几本明显是新买的、封面崭新的专业书籍,其中一本甚至是外文影印版,在这间办公室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自从上次磨床改造成功后,秦奋虽然名义上还是“准技术员”,但实际工作中,技术科已经把他当成了真正的骨干来用。一些新接的、有难度的设计任务,科长老李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小秦工,你有什么想法?”而秦奋也总能凭借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视野和系统赋予的扎实基础,提出一些独到且往往非常有效的见解。
这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无疑是令人愉悦的。他也确实参与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厂里的地位。厂长赵宏星甚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公开表扬他,说他是“红星厂未来的技术希望”,并暗示只要他继续努力,转正、提干、甚至未来送到大学去深造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的承诺,在1980年的国营大厂里,分量之重,足以让任何一个年轻人激动得彻夜难眠。这意味着一条清晰可见、铺满鲜花和荣誉的康庄大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可以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拥有稳定的收入、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或者像现在这样,在工作的间隙,秦奋的内心深处,总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躁动在涌动。
他看着周围忙碌的同事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将在这个工厂里度过,为了一个个具体的零件、一台台具体的设备而殚精竭虑。他们的世界,似乎就是这高墙之内,就是这些图纸和机器。他们的追求,是完成生产任务,是提高产品合格率,是评上先进,是分到一套更大的房子。
秦奋尊重他们的执着和奉献,但他知道,自己的心,不在这里。
他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窗外是熟悉的厂区景象:高耸的烟囱冒着白烟,车间里传来隐约的轰鸣,穿着蓝色工装的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往来……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工业画卷,但在秦奋眼中,这幅画卷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暮气。
他来自未来,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他埋首于红星厂的技术改进时,南方的深圳、珠海等地,已经竖起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嫩芽正在政策的夹缝中顽强地生长,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酝酿着,积蓄着力量。
红星厂,就像一艘体量庞大但略显笨重的老式战舰,依然在计划经济的航道上平稳行驶,但秦奋却能清晰地看到,前方的海域,风暴将至,航道即将改变。继续留在这艘船上,或许安全,但注定会错过那个乘风破浪、开创全新航程的伟大时代。
“小秦工,想什么呢?这么出神。”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是张工,那个最早发现他才华,并一直对他颇为照顾的中年工程师。
秦奋回过神来,笑了笑:“没什么,张工。就是看书看得有点入迷了。”
张工走到他桌前,目光扫过那本外文影印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化为赞许:“还在学习啊?真是不错!年轻人就该有这股钻研劲头。对了,上次你提的那个关于优化齿轮加工工艺,减少热处理变形的想法,我和老李商量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科里准备立个小项目,让你牵头试试看?”
这无疑又是一次展现能力、提升地位的好机会。按照厂里的惯例,如果这个项目成功,秦奋的履历上又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离正式的技术员甚至工程师的距离就更近了。
若是之前的秦奋,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欣喜若狂。但此刻,他心中却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他感谢张工的好意,也明白这是厂里对他的器重。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这还不够,这远远不够!
优化齿轮加工工艺?减少热处理变形?这些固然重要,但在他看来,都只是在现有的框架内修修补补。他脑子里装着的,是全新的数控加工理念,是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这些东西,别说在红星厂,在整个国内,都还只是凤毛麟角,甚至闻所未闻。
他曾经试探性地向张工和老李提过一些更大胆的想法,比如,能不能尝试引进或者仿制更先进的数控系统,哪怕是最基础的点位控制系统,来改造厂里那些傻大黑粗的老旧机床?能不能建立一个更灵活的生产调度模式,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
但这些想法,得到的反馈大多是委婉的否定。
“小秦啊,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前瞻性。”老李当时是这样说的,语气带着长辈的宽容,“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啊。一套最简单的数控系统,进口的价格就是天文数字,我们厂根本负担不起。自己研发?那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我们连现有的生产任务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搞这些?”
张工也补充道:“而且,就算有了数控机床,谁来操作?谁来编程?谁来维护?这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我们厂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眼前能做的做好,把基础打牢,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的顾虑,秦奋都懂。站在他们的角度,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国营大厂有严格的计划指标,有复杂的审批流程,任何一项大的技术革新,都牵扯到方方面面,绝非易事。更何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厂并不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压力,创新的动力相对不足。大家更习惯于按部就班,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正是这种“懂”,让秦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红星厂这个平台,对于他来说,天花板太低了。他的梦想,是星辰大海,而这里,只是一个避风的港湾。
“谢谢张工,我会认真考虑的。”秦奋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给了个模糊的回答。
张工似乎察觉到了他的一丝犹豫,但也没多想,只当他是年轻人谦虚,笑了笑,便转身去忙别的了。
秦奋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心中那个问题再次浮现,未来的路,到底在何方?
继续留在红星厂?享受着安稳和尊敬,按部就班地晋升,或许也能做出一些成绩,但终究会受制于体制和环境的束缚,无法施展全部的抱负。这就像穿着一件华丽但尺寸偏小的外衣,虽然光鲜,却束手束脚。
离开红星厂?去哪里?去做什么?
南下深圳?那个传说中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经济特区?他从报纸上、从南下归来的人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了一些信息,那里政策更灵活,思想更开放,似乎遍地都是机会。但是,风险也同样巨大。个体户、私营企业,在当时还带着某种“不正当”的色彩,社会地位远不如国营厂工人,更不用说技术人员。一旦失败,不仅前途尽毁,甚至可能连退路都没有。
他现在的“万元户”身份,以及那几百元的奖金和存款,看起来不少,但要真正创办一家现代化的机械加工企业,需要的启动资金、设备、厂房、人才……哪一样不是天文数字?
更何况,还有家人和师傅的期望。他若是放弃了红星厂这大好的前程,跑去“下海”当个体户,父母会怎么想?师傅刘国栋会怎么想?那些器重他的领导和同事们又会怎么看?他几乎可以想象到他们痛心疾首、无法理解的表情。
“系统,分析一下,以我目前掌握的技术和资金,创办一家小型精密机械加工厂的可行性,以及在不同地点的优劣势。”秦奋在心中默默地与财富帝国系统沟通。这是他最近常用的功能,利用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冰冷的机械音很快在他脑海中响起:
【分析开始...】
【目标:创办小型精密机械加工厂】
【核心优势:掌握超越当前时代的部分精密加工技术、工艺及设备改造能力,拥有启动资金约一万三千元(包含潜在可变现资产),拥有初步的技术声誉(局限于红星厂及相关体系)。】
【核心劣势: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缺乏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和管理团队,社会环境对私营经济认可度低,政策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地点对比分析:】
【本地(依托红星厂周边):】
【优势:熟悉环境;有人脉资源(可有限利用),易于招募部分熟悉技术的工人(需考虑体制障碍),初期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劣势:市场相对封闭,需求有限,思想观念保守,不利于创新发展,易受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关系掣肘,政策开放度不如沿海地区。】
【沿海经济特区(以深圳为例):】
【优势:政策最开放,鼓励创新创业,市场潜力巨大,连接国内外,思想观念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信息流通快,易于获取前沿资讯,吸引全国人才,招工相对容易(需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
【劣势:人生地不熟,缺乏人脉基础,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残酷,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初期建立信任和口碑难度大。】
【综合评估:在本地创业,起步相对容易,但发展空间有限,长期来看易陷入瓶颈。在沿海特区创业,初期挑战巨大,风险更高,但若能站稳脚跟,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远超本地。】
【系统建议:基于宿主长远目标,建议选择高风险高回报路径。可考虑采取‘停薪留职’等方式,保留部分退路,降低初期风险。】
系统冰冷客观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秦奋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的火苗,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路的艰难。
“停薪留职?”秦奋咀嚼着这个词。这确实是当下一种相对稳妥的“下海”方式,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虽然他内心深处并不想给自己留后路,信奉破釜沉舟,但考虑到现实情况,这或许是目前最可行的选择。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留在红星厂,或许能成为一颗明亮的螺丝钉,但终究只是一颗螺丝钉。而他想要的,是创造一台属于自己的、能够改变世界的精密机器!
他要走出去,去那片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一番!哪怕前路布满荆棘,哪怕要面对无数的未知和挑战,他也要去试一试!
未来的路在何方?
答案,已经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不再是迷茫的问号,而是一个指向南方的、带着决绝意味的箭头!
他合上手中的《机械工程手册》,目光再次望向窗外。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种即将踏上征途的锐利光芒。红星厂依旧矗立在那里,但它在秦奋心中的形象,已经从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变成了一个即将告别的起点。
他开始在脑海中勾勒未来的蓝图,第一步,如何办理停薪留职,第二步,筹集更多的启动资金,第三步,南下考察,选择合适的地点,第四步,寻找厂房,购买设备,第五步,招募人手,打开市场……
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虽然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但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动力。
桌上的外文影印书,封面上的“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字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也在召唤着一个年轻灵魂踏上属于他的征程。
秦奋拿起笔,在一张干净的草稿纸上,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字:
“星辰精密”。
这,将是他未来事业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