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国运即是人运,大国方有大民。从新华社记者到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的脚步丈量了中国的每一寸山河,合作对象囊括了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大国大民》正是脱胎于这段独特的人生阅历,每至一地,从历史文化溯源,从身边人物观察切入,最终落脚于区域的未来发展。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一部帮助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的阅世之书。民族学22.2万字5.5万人气
- 会员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07XZJ004)的最终成果。本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入到我国西北甘、宁、青等地清真寺、拱北、道堂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拜访门宦主持人、清真寺阿訇、道堂管理者,参与一些门宦大型“尔曼力”活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民族学29.4万字4万人气
- 会员苏联、俄罗斯联邦均为多民族国家,在民族人口结构上与我国有较多的相似性,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也深受苏联的影响。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对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研究的集成,既有对具体民族人口、语言状况的介绍,也有对相关理论、政策的探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本书对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实施情况及产生的影响等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可为我国的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提供参民族学22.6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力量发动的复兴伊斯兰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社会运动。奥斯曼帝国教俗合一的历史传统、官方与民间宗教的二元并立,凯末尔政权均质化的现代化建构和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断裂构成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伊斯兰教育、传媒、知识阶层的兴起,苏非教团和新苏非主义运动的活跃,构成伊斯兰文化复兴;民族拯救党、繁荣党参与主导国家政权,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实践构成政治伊斯兰民族学31.3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本卷设“综述”一篇,约4万字,对该洲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进行整体性论述。内容包括该洲一般情况、人文地理特点、殖民化背景与民族-国家格局的形成、种族与民族结构、宗教信仰与语言分类等。在“综述”之后,按照国家分别设置篇目。各国按基本统一的内容和结构撰写,包括该国的形成历史与独立过程;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现状;政府民族政策等。民族学34.8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本书呈现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演进历史和基本面貌,揭示了不同时期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是中国藏学研究领域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和阐述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历史的论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学18.6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九姓达靼作为蒙古的先民,是内亚史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本书不仅梳理出九姓达靼在漠北核心地带的发展脉络,还对达靼与河西甘州回鹘、沙洲归义军政权、西域西州回鹘政权,以及五代沙陀王朝、契丹、北宋等各方的关系史作出了清晰的解说,为蒙古高原通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也有力地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民族学25.8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本书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旨在阐明10-13世纪特定的民族、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下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的演变过程。盛唐之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演变状况是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客观地再现这段历史可以弥补丝绸之路研究史上的薄弱环节,其在学术上的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将以宋朝、西夏、辽等政权与西方的交往分为几个研究板块,以贸易线路、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内容为研究线索民族学24.8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奥托·鲍威尔开辟了现代民族理论研究,他的民族理论在民族学、政治学以及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民族文化问题、少数民族权利问题、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奥托·鲍威尔在他的民族理论中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与尝试。他的民族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不但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民族本质以及民族问题,也为我民族学22.1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此套丛书为中国学者编写,中国各民族是世界民族的一部分,因此,对中国民族单列一卷,向世界重点介绍,是本套丛书的突出特色之一。本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民族关系史和民族政策研究,重点论述了我国各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政策等。第二部分按照56个民族编写,一个民族一篇。侧重于民族志,内容包括各民族的地理分布、历史演变、语民族学42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这本由佤族部落头人之子肖子生讲述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不仅客观呈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过程,也是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实践特色与基本经验的钩沉,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与实践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历史见证和再现。全书由图片、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为读者再现、复原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面貌;图片则由与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肖子生家庭历史照片组成。民族学19.4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一书,收录了2007年第四届北京论坛“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存”分论坛上的22篇论文。这些由国内外著名学者提交的论文涉及民族/族群研究和宗教研究的各个重要领域,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者在民族/族群研究和宗教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对一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核心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民族学27.8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第一,自从人类产生宗教以来,迄今为止,没有那个民族能脱离宗教文化的影响,世界上没有无宗教信仰的民族。民族和宗教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宗教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凡是有圣典的民族一般都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有圣典并且圣典较为深厚的民族。第三,世界民族的分布格局与宗教分布有密切联系,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两者是相得益彰的发展过程。第四,宗教传播的深远性取决于民族精神向外扩张的力民族学31.4万字3.1万人气
跳转至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