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

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内容应在考虑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顾及教育内容的生活性,使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生活性实现有机统一,以便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内容选择实现科学性与生活性的统一应做到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第一,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和逻辑性。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这是由儿童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尽管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儿童的一切发展还处于启蒙和起步时期,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状态决定了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的根基性,决定了教育内容选择必然注意其基础性。但课程不是生活的录像机,其功能也不在于对生活进行录像,而是要引领生活、实现生命意义,因此,教育内容选择在趋向生活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进行逻辑提升,使之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优化生活、引领生活、提升生活。第二,教育内容的过程性与创造性。教育内容应选择符合生活实际以及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注意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地域性特点和个体差异等相适应和融合,达到用之于生活的目的,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也要求教育内容的选择不能抽离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知识文化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儿童了解知识文化的多维内涵,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第三,教育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多样态性。教育内容的表达形式应考虑到内容本身的境遇性和多面性特点,知识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多面体,具有多重含义及样态,而且,个体的独特性也决定了人对丰富性、多面性、多态性的追求。所以,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内容必须兼顾知识的本质特征的同时,还注意表现形式的多态性、过程性、境遇性等,兼顾逻辑提升与境遇多样的融合。

图2-1 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内容选择流程图

在民间文化的选择范围内,在遵循选择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内容选择时,除考虑本地区民间文化的具体内容之外,还必须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幼儿园和教师的具体情况等因素。民间文化课程的开发顺应儿童、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内容的选择,也是建立在激发儿童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收集、整理、分析、筛选民间文化,然后进行必要的改编,最后设计课程,付诸实施,并对实施进行讨论,寻求不断改善的策略等。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内容选择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内容选择是通过查找、学习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互动学习等方式广泛收集,然后逐步去粗取精,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最先选用最具特色的美食、音乐、故事、歌谣、剪纸、泥塑、编织和舞蹈进行个别化尝试,然后推广,再尝试改编节日民俗风情、游戏等,再推广,经过多次局部尝试与修改后,开始全园推广,期间进行多次整合和完善,得以丰富和完善民间文化课程资源。

以下用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开展民间工艺活动中的剪纸主题活动作为案例展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见表2-1~表2-3)。

案例

表2-1 大班“有趣的剪纸”主题活动内容

表2-2 大班“有趣的剪纸”活动计划

表2-3 中班剪纸主题活动“新年到”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