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
  • 朱自清
  • 1038字
  • 2020-07-09 15:10:03

点击名著

关于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江苏扬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一九二〇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写了不少游记。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学术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在衰病的晚年,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被毛泽东赞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关于内容

本书精选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水平。它们创作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均是朱自清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来被选入各类语文教材。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会进入一个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近距离、全方位地感知朱自清的思想、感情与人格,并由此得到艺术的熏陶、心灵的感动与智慧的启迪。

关于特色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散文创作大师,他的散文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擅长用短小的篇幅、缜密的结构、平易的语言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使文章彰显出朴实缜密、清丽隽永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

1.郁达夫:“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2.李广田:“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3.叶圣陶:“近年来他的文字越见得周密妥帖,可是平淡质朴,读下去真个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现代大学生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时间规划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里的全部作品,包括一篇序文加上十五篇散文;第二部分精选了《背影》散文集外的经典作品,大体上按照创作先后顺序排列,共十三篇。

这二十九篇散文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作大致的归类,主要可以分为“自叙背景”“徜徉自然”“品味亲情”“感念友情”“指摘时弊”“体悟人生”。本书大致建议在四周内读完:第一周和第二周读“自叙背景”“徜徉自然”,第三周读“品味亲情”“感念友情”,第四周读“指摘时弊”“体悟人生”。在阅读时,你可以参考下面的阅读计划表的安排,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属于自己的阅读计划。

【略读规划任务单】

续表

续表

【精读规划任务单】

续表